茂名 [切换城市]

TOP

肉牛犊牛大肠杆菌病
2015-07-20   来源:泸州农批网  作者:防闺蜜   字体:【 】  浏览:61次   评论:0
大肠杆菌病又称大肠杆菌性腹泻,或犊牛白痢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新生幼畜的急性传染病。本病特征为败血症和严重腹泻、脱水,引起幼畜大量死亡或发育不良。随着我国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模式的发展,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幼畜致死率达到8%~25%。 

1、病原及流行病学 (1)病原 犊牛大肠杆菌病的病原极其复杂。本病的发生往往由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多种致病因素引起。 (2)流行病学 传染病:病畜和能排出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带菌动物。 传播途径:消化道、脐带或产道 易感性:多见于2~3周犊牛,尤其2~3日龄犊牛最易感,成年牛为慢性经过或带菌者。 发病季节及流行形式:本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 诱发因素:大肠杆菌为动物体内长期宿住菌,若母牛、母羊在分娩前后营养不良,饲料中缺乏维生素、蛋白质,畜舍阴冷潮湿、通风不良,气候突变等因素都能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2、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临床症状 犊牛大肠杆菌病潜伏期很短,仅为数小时,常以败血型、肠毒血型、肠型的形式出现。 ①败血型:常见于出生后至7日龄没有吃过初乳的犊牛。病犊体温升高到40℃左右,精神萎顿,腹泻,拉水样稀便,突然死亡。 ②肠毒血症:见于生后7天内吃过初乳的犊牛。病犊肠道内大肠杆菌大量繁殖,产生肠毒素,进入犊牛血液,引起突然死亡。 ③肠型:见于7~10日龄吃过乳的犊牛。病犊体温升高到39.5~40℃,食欲减少,喜卧,水样下痢。粪便开始为黄色,后变为灰白色,混有凝乳块,血丝或气泡。病后期,大便失禁,体温正常或下降,脱水而死亡。病程稍长的病犊出现肺炎、关节炎、脑炎症状。 (2)病理变化 死犊尸体极度消瘦。卡他性出血性肠炎,肠内容物如血水样,含有气泡。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或充血。脾脏肿大,肝、肾、心内膜有点状出血。成年牛脾脏形成脓肿。 

3、诊断及鉴别诊断 (1)临床诊断 本病根据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可以作初步诊断,确认需分离鉴定细菌。 (2)实验室诊断 方法参见沙门氏杆菌的检查方法。 (3)鉴别诊断 本病需和犊牛副伤寒、炭疽、巴氏杆菌病、快疫等病相区别,肠型大肠杆菌病应与B型魏氏梭菌病相区别。 

4、防制措施 (1)治疗 治疗原则为抗菌、补液、调节胃肠机能。 抗菌:①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1~1.5mg,每日2次,肌注;②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10~15mg,每日2次,肌注。 补液:静脉滴注复方氯化钠、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犊牛500~1 000毫升,必要时加入碳酸氢钠或乳酸钠防止中毒。 调节胃肠机能:病初对体质强壮的牛犊投服泻盐,使胃肠内大肠杆菌及毒素内容物排出,此后投服收敛药和健胃药。 (2)综防措施 对初生幼畜注射大肠杆菌高免血清;对孕畜要供给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畜舍干燥,清洁卫生;分娩前要将母畜乳房洗净;幼畜初生6小时内要吃足初乳。 
 
Tags:牛犊牛 责任编辑:防闺蜜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牛传染病防治技术:牛副结核 [下一篇]肉牛内科病-前胃弛缓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防闺蜜 防闺蜜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675 个
性别:保密
123997318@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养牛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螨净喷洒牛体中毒的诊治
· 性成熟后的未孕母牛每隔18~23天出现一次发情
· 较小或体弱的小牛应继续饲喂牛奶
· 二、搞好母牛繁殖母牛的繁殖年龄一般在12~13岁
· 二、糊剂投药法病牛在单柱或六柱栏内保定
· 但不要用带花色的箭舌豌豆喂奶牛
· 北方地区以放牧为主的黄牛发情往往呈现有冬春淡..
· 优质肉牛品种――墨瑞灰牛

最新文章

· 性成熟后的未孕母牛每隔18~23天出现一次发情
· 稍抬高牛头
· 北方地区以放牧为主的黄牛发情往往呈现有冬春淡..
· 使牛头稍仰
· 二、搞好母牛繁殖母牛的繁殖年龄一般在12~13岁
· 二、糊剂投药法病牛在单柱或六柱栏内保定
· 优良肉牛品种有海福特、夏洛来、利木赞
· 高举漏斗超过牛头部将药液灌人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