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牛海绵状脑病
2015-07-20   来源:克拉玛依农批网  作者:度娘   字体:【 】  浏览:68次   评论:0
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lopath,简称BSE)俗称疯牛病(Mad cow disease),是一种慢性消耗性致死性的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牛大脑呈海绵状病变,引起大脑功能退化,精神状态失常,共济失调,感觉过敏和中枢神经系统(CNS)灰质空泡化。潜伏期长、病情逐渐加重、终归死亡。

一、病原

本病是美国于1985年发现的一种新病,于1954年首次报道。其病原至今仍未确定,有文献认为该病原类似于绵羊痒病病毒,极微小,难提取,能诱导脑组织产生,电镜可查到类痒病纤维蛋白。它不能刺激牛体产生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常用消毒剂及紫外光消毒无效,136℃高温30分钟才能杀死该病原。人们认为疯牛病病原(朊病毒)除引起牛患疯牛病外,还可引起人的疾病,如克雅氏病(CJD)、库鲁病(Kuru)、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FI)、新型克雅氏病(vCJD)、格斯综合征(GSS);起动物的疾病还有羊痒病(Scrapic)、传染性水貂脑病(TME)、(黑尾鹿、驼鹿)慢性消耗性疾病(cWD)、猫海绵状脑病(FSE)等。

二、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饲料经口传染。英国疯牛病的发生,认为是在1981~1982年间在饲料中添加羊的肉和骨等副产品作为蛋白质来源引起的。一般认为病牛约在出生后的前6个月间被感染,但也不能排除垂直感染的可能性。由于本病潜伏期较长,被感染的牛到2岁才开始有少数发病,3岁时发病明显增加,4岁和5岁达到高峰,6~7岁发病开始明显减少,到9岁以后发病率维持在低水平。本病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三、临床症状

病牛临床症状大多数表现出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行为异常,惊恐不安,神经质;姿态和运动异常,四肢伸展过度,后肢运动失调、震颤和跌倒、麻痹、轻瘫;感觉异常,对外界的声音和触摸过敏,擦痒。剖检病牛病变不典型。

四、诊断

本病原不能刺激牛产生免疫反应,故不能用血清学试验来辅助诊断已感染活牛,生化和血清学数值异常不明显,剖检病变不典型。确诊需依靠临床症状和病死牛脑组织检查。脑组织切片检查时,对诊断有意义的剖位是延髓脑闩,即第四脑室尾部中央管起始处。此处可见到弧束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99.6%的病例可在这两个核区发现空泡变性,神经纤维网呈海绵变样。

五、防治

本病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为控制本病,在英国规定对患牛一律采取扑杀和销毁措施;禁止在饲料中添加反刍动物蛋白;严禁病牛屠宰后供食用。我国也已采取了积极的防范措施,以防止该病传入我国。对杀灭该病病原比较有效的消毒剂可用1~2摩尔/升的苛性钠1小时或0.5%以上的次氯酸钠2小时。

 
Tags:牛海绵 责任编辑:度娘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提高冷配牛受胎率的要点 [下一篇]奶牛乳房冻伤的防治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度娘 度娘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39 个
性别:保密
du@mmrens.com
企业会员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养牛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螨净喷洒牛体中毒的诊治
· 性成熟后的未孕母牛每隔18~23天出现一次发情
· 较小或体弱的小牛应继续饲喂牛奶
· 二、搞好母牛繁殖母牛的繁殖年龄一般在12~13岁
· 二、糊剂投药法病牛在单柱或六柱栏内保定
· 但不要用带花色的箭舌豌豆喂奶牛
· 北方地区以放牧为主的黄牛发情往往呈现有冬春淡..
· 优质肉牛品种――墨瑞灰牛

最新文章

· 性成熟后的未孕母牛每隔18~23天出现一次发情
· 稍抬高牛头
· 北方地区以放牧为主的黄牛发情往往呈现有冬春淡..
· 使牛头稍仰
· 二、搞好母牛繁殖母牛的繁殖年龄一般在12~13岁
· 二、糊剂投药法病牛在单柱或六柱栏内保定
· 优良肉牛品种有海福特、夏洛来、利木赞
· 高举漏斗超过牛头部将药液灌人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