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足之虫-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百足之虫-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蜈蚣属多足类节肢动物,它是娱蚁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人们常称蜈蚣为“百足虫”,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蜈蚣看上去长有很多对足,它的身体是长形扁平的,躯干上分出许多环节,每一环节都长有一对足,当它爬行时,它的很多足在飞速地运动,使人眼花缭乱,所以人们一般俗称蜈蚣为“百足虫”。实际上,常见的少棘巨蜈蚣也不过只有22对足。蜈蚣的头部是暗红色,背部是暗绿色的并具有光泽,一般老中医在开处方时常写成金娱蚁。在云南还有墨江蜈蚣,头部不是暗红色而是墨绿色,也同样作蜈蚣药用。蜈蚣的第一对足叫作9足,上面长有锋利的爪和毒腺,毒腺能分泌毒液,作用是捕食昆虫等小动物,并且用于自卫。如果谁胆敢对蜈蚣攻击,就会被它咬伤,并且它的毒腺里的毒液就会迅速随着伤口进人身体,伤口处会产生剧烈疼痛,并且红肿,这就是蜈蚣毒在起作用,严重时可使人昏眩、头痛, 甚至呕吐。蜈蚣毒既是毒蛋白之一,同时也是治疗疾病的有效成分,因此,科学家将它提取出来,加以分析研究,采用毒蛋白的有益成分,以毒攻毒,治疗某些疾病。如小儿惊风、关节炎等,外用治痈疽疮疖,有消肿止痛的功效。蜈蚣的最后一对足向身体后面伸展开来,如果你不仔细观察,还会以为蜈蚣有两条尾巴 呢。蜈蚣的其他足则是用于爬行的,一般又叫作步足。看到蜈蚣有毒,被咬伤口会产生剧痛,你可别以为蜈蚣有多么厉害,其实,蜈蚣是个胆小鬼,白天它轻易不敢露面,一般都躲藏在石缝里、朽木下或者枯枝败叶之中,等到天黑之后,它才悄悄地爬出 来活动、觅食,用毒爪捕食昆虫等小动物充饥。 春天,是捕捉蜈蚣的最好季节。捕捉到蜈蚣之后,要用两头削尖的竹片插人它的头部和尾部,让其身体平直,晒干;或者先用沸水烫一下,再把它撑开晒干备用。蜈蚣有息风止痉、解毒散 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一般中医把娱蚁用于治疗疮疡肿毒、风湿痹痛以及小儿惊风、破伤风等痉挛抽搐之症,利用它的毒蛋白来以毒攻毒。但值得注意的是,蜈蚣的用量不可过大,用量一般是 1一3克,常配伍其他中药一同用水煎服;或放置于瓦片上焙干至微黄后,研成细末吞服,但每次用量不能超过0.6克;如果是外用,则可研末或用菜油浸透后涂擦患处;如果患者是孕妇,那么切忌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