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饲养场场区的建造
蜈蚣饲养场场区的建造:选择好蜈蚣饲养场地后在建造之前必须对场区进行彻底的清理。在天然的荒坡野岭中往往有洞穴动物生存,特别是鼠类蛇类因较隐僻白天不易发现。鼠蛇喜食蜈蚣,若出现在蜈蚣饲养场可造成极大的危害。为此,在蜈蚣饲养场场区建造之前应清除挖填所有洞穴及鼠蛇的滋生地,避免场区内鼠蛇的生存,给蜈蚣饲养带来严重的后果。规模化养殖场应设施完备,首先应设立围墙,墙高1.5米左右以砖石结构为宜。围墙内侧,距墙1.5米处挖环场水沟环绕,沟宽50厘米,沟深30厘米。环沟以水泥抹;面,避免漏水,平时水沟要保持30厘米的储水水位。以环水沟为护栏,作为蜈蚣的防逃主要措施。环围墙的外侧最好种植树木,树种可因地制宜。依据饲养蜈蚣规模的大小,在场区内分别设置不同年龄组的饲育池及产卵孵化池。池间挖水沟,宽30厘米,深20厘米,池间沟与环墙水沟相通,形成沟网化。有利于湿度的增加及用水的方便。饲育池以生长期不同年龄阶段的蜈蚣进行饲育为主,根据蜈蚣生长期的体长和体重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饲育池的建造基本相同,池体以长方形为宜,内径面积为10一15平方米。池墙高为120厘米,墙宽20厘米,以砖石垒起水泥抹面,墙壁平滑,周边不得有裂缝漏洞,池内以瓦砾砖石摆放,形成分层次的多个孔隙,人为地铺设蜈蚣隐居的场所。孵育池的要求与饲育池有所不同,面积大小视产卵孵化个体数量而实施,为便于产卵孵化期间的操作,池内径的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池墙以砖石结构水泥抹面,池底以砖石铺平,水泥抹面,池内环周边垒起高30厘米,宽30厘米的走道。例如池长5米,池宽2米,内径面积为10平方米,除去走道有效的利用面积为6,16平方米。在有效的利用面积内铺泥土及细沙,约20厘米厚,泥沙混合后,用手攥可结成团块,不得有水渗出。蜈蚣的产卵孵化期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防止烈日暴晒,应在孵育池上搭凉棚。凉棚高约1.5米,材料可就地取材,目的为遮阳、降温、通风。此外,应储备一定数量的废易拉罐作为蜈蚣孵化巢,每条蜈蚣占一个巢,根据产卵蜈蚣数量储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