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大雁在地面安家
评论(0) 字号:【大 中 小】 文 \ 记者 韩勋
图 \ 记者 冯炜
春天秋天,我们偶尔看见天上的大雁,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可是,我们能看见地面上的大雁、能跟它们来个零距离接触不?
答案是能,不过要到阎良二龙口水库去,那里有我省最大的大雁养殖基地。8月13日,记者来到水库边,还没看见大雁,就问大雁的主人、阎良林雁养殖合作社理事长王林娃:如果大雁不安分,飞到天上怎么办?老王说不会,顺便给记者普及了一条科普知识。原来,大雁起飞,跟飞机先要在跑道上周旋几圈儿一样,必须先起跑,速度逐渐加快,跑出大约100米,才具备升空的条件。人工饲养大雁,只要在养殖场里加上几道隔栏,让它们跑不起来,加不上速度,便万事大吉了。
翱翔蓝天的大雁,如今安居平地上,仍然挺着高贵的头,绅士一般。记者走近围栏,向它们招手,它们连头都不回。大雁身长80厘米左右,体重8斤以上,头顶和后颈呈褐色。羽缘棕白色,腰灰色,腰的两侧白色。嘴、脚都像鹅,均比鹅大。总的印象,从颜色、身姿看,安居地面的大雁,就是放大了的鸭,只是精神头儿好于鸭,是禽类的贵族。
前几年,大雁基地在离二龙口水库相邻的一个村里,地方小,没有水面。今年,合作社与西安新天地草业公司合作,租用了公司的养殖场,大雁生活的空间一下子宽敞起来。5000只大雁,这么大的个头儿,每天吃啥,吃多少?老王介绍说,民间有话,鸭比鸡好养,雁比鸭好养。一只大雁每天吃两斤草,树叶、青菜等等,食谱很宽。二龙口水库边上芦苇茂盛,那也是大雁的最佳食品。以记者这个外行看,5000只大雁差不多一个模样,养殖人员却能分辨出雌雄。一只雄雁,配两只雌雁,实行的是一夫二妻制,倒也恩恩爱爱。 2002年,老王从北京买回100只小种雁,开了我市人工养殖大雁的先河。小雁长到70天,翅膀就长齐了。长到8个月可以产蛋。1到5月为产蛋期,平均3天一个,每个蛋三两多,一个顶三四个鸭蛋。老王养过鸡,养过鸭,积攒了一套畜牧养殖经验,保证了大雁群体逐年增加。在动检部门开具检疫合格证后,累计已经向市场销售商品雁两千多只。今年1到5月,大约收获了4万枚蛋,以成本价销售给合作社社员,也远销到山西、云南等地。这5000只大雁安居陆地,但它们的后代照样也“飞”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