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咸淡水养殖七星鲈技术要点
2017-03-17   来源:武威农批网  作者:周小杰   字体:【 】  浏览:132次   评论:0

咸淡水养殖七星鲈技术要点


2005年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交会韩国和斗门对鲈鱼签了巨额合同,大大鼓励了养殖户,南京地区也已将鲈鱼列入“家鱼”行列,海鲈市场不断扩大,逐步被消费者接受,今年全年的价格都不错。前几年珠海斗门养海鲈的行势都好,斗门规模不断扩大,有很多中山等地养户也跃跃欲试,现又到了新一轮的海鲈养殖期。将养殖要点介绍如下。

一、苗种培育

1、网箱设置 
在准备好养殖成鱼的池塘一边搭一条投饵的栈桥,于栈桥两旁设置若干网箱,网箱材料可用14目左右的聚乙烯网片,缝成长3-5米、宽2米、深1.5米的规格,用竹竿固定。

2、做好淡化养殖的准备工作 
不管是人工繁殖的鱼苗或捕捞的天然鱼苗,都生长在较高盐度的海水中,要先检测出养殖池塘的盐度,要求供苗者进行多次降咸淡化,在不超出养殖池塘盐度,要求供苗者进行多次降咸淡化,在不超出养殖池塘盐度5时才可放养。在淡水池塘育苗,还要在网箱周围用塑料膜围成一个小水体,投苗前适当加盐至接近鱼苗放养前的盐度,让鱼苗投放后有一段适应时间,提高成活率。

3、育苗密度 
原塘育苗,有利于减少过塘引起鱼种的损伤。用来培育的鱼苗体长2-3厘米,每平方米网箱放养500尾左右,每口池塘的鱼苗数量可比计划放养的鱼苗多出20%-30%,以备死亡损耗。

4、投饵驯食的方法 
以优质配合饲料或鲜鱼糜为饵,每次投喂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将优质配合饲料或鱼糜均匀地投撒到网箱中,驯化鱼苗抢食,日投喂4-5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量的30%左右,以观察到鱼苗大致都能食到和食饱为好,具体做法是注意鱼苗抢食程度减弱后则停止投喂,以免暴食而引起肠胃疾病。

5、及时分级培养 
10天后鱼苗大多已长至5厘米,此时应过筛分池培育,减少大鱼吞食小鱼和幼苗抢食不到而出现大小差异的现象。分池培育10天左右,在网箱周围用网片围出100米2的小块小水面,放出网箱中的鱼种再喂养15天,此时鱼种已在10厘米以上,然后拆去围网,再进入大塘养殖,这样目的是防止鱼仔过早进入大塘追食生物饵料,而弃食人工投喂的饵料。
鱼苗的中间培育过程要注意网箱的水质和溶氧量。可在网箱中设置增氧气头,要经常刷洗网箱,保持水体流动、交换良好。

二、成鱼养殖管理要点

1、清塘、培水 
有条件的池塘最好经过干塘清淤和曝晒,尤其是多年养殖的旧塘。在放苗前半个月进行一次清塘,每亩施放生石灰50千克或使用20克/米3漂白粉带适量池水消毒。如果未经干塘曝晒的,还要每亩使用30千克茶麸打碎浸水全塘泼洒,以彻底清除遗留的凶猛杂鱼。消毒后的池塘经滤网纳入新鲜水,每亩施放3-5千克“生物肥水王”培育浮游生物,待水质微绿色或微褐色则可投苗。

2、投苗密度 
每年12月份至次年1月份放养经中间培育、已达10厘米的鱼种,每亩放养2500尾为好,300天的养殖期亩产量可达1200-1500千克。另外每亩搭配投放100尾鲫鱼和30尾花、白鲢,以增加养殖效益。

3、投饵 
鲈鱼比较暴食,应适当控制投饵量,以利于降低成本、减少肠胃病的发生和水质污染。投饵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一般日喂2次,分别在上午7-9时和下午4-6时,日投喂量约为鱼体重量的5%。要坚持驯食的习惯,在塘中搭一投饵桥,每次投饵前敲击饵桥或拨响塘水,使鱼群游来抢食,这有利于观察鱼群进食和健康状况,方便采取应对措施。鲈鱼抢食水中悬浮物的饵料,下沉后不再摄食,因此投喂小杂鱼应耐心慢慢投喂。

4、水质管理 
鲈鱼的高密度养殖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十分重要,主要方法有:
(1)勤换水:特别是在中后期,每天的换水量要达30%以上。
(2)勤增氧:鱼苗期可适当开动增氧机,随着鱼体的长大开动增氧机的次数越趋频繁,尤其是在高温天气和养殖后期,夜晚可投放“三兴颗粒氧”和开动全部增氧机、白天开动全部增氧机,保持塘水的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
(3)施放微生物制剂:高密度养殖带来塘底大量的残饵和排泄物,有害物分解后浓度升高,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尤其是高温天气更为严重,这是鱼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应适当施放生物制剂,使有益菌群除去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保持良好水质。

三、病害防治技术

1、氨氮中毒 
高温天气,水中的氨氮高,甚至产生亚硝酸盐,致使鲈鱼缺氧中毒死亡。主要症状:鱼群全塘狂游不安,上下乱窜,鳍条充血,鳃丝暗红。防治方法:立即注入新水、放出老水,注水时注意用木板把水挡散,以免直接冲起塘底污物加速鱼的死亡;每亩施放沸石粉3-5千克,中和水中氨氮。

2、肠炎病 
病鱼食欲低,腹部膨胀,肛门红肿,轻压有黄色粘液流出。预防措施是不要投喂变质的水杂鱼。治疗方法:按每100千克鱼糜拌入500克“克毒丹”和“乳酸菌”连续投喂5-7天。

3、烂鳃病 
此病易暴发流行,死亡率高。主要症状: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鳃部粘液增多,鳃丝肿胀,末端糜烂,体消瘦,离群,最后致死。治疗方法:每100千克鱼每天用复方新诺明6-8克、“克毒丹”4-6克混合拌饵连续投喂5-7天。

4、车轮虫、斜管虫和聚缩虫病 
多发生在鱼仔中间培育阶段,虫体附着在鱼的体表和鳃丝。症状为鱼体消瘦,体色变黑,口端糜烂。一年四季均有发病。预防上多采用大量换水,改良水质。治疗用0.7-1克/米3的硫酸铜及硫酸亚铁合剂(5:2)全塘均匀泼洒,或用0.5-1克/米3的二氧化氯消毒剂全塘泼洒。


作者单位:福建莆田市涵江区白塘镇农业服务中心


Tags:咸淡水 责任编辑:周小杰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必须经常观察鲈鱼的生长情况 [下一篇]刚购进箱的鲈鱼苗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周小杰 周小杰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61 个
性别:保密
xiaojie@qq.com
企业会员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鲈鱼养殖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鲈鱼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
· 通常将鲈鱼驯食后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 美洲条纹狼鲈养殖技术
· 以方便每天检查鲈鱼的吃食和剩料情况
· 由于鲈鱼属上层鱼类
· 加州鲈鱼的水泥池精养技术
· 使鲈鱼听到响声后能迅速集中到摄食区取食
· 方便对鲈鱼进行各种常规的观察

最新文章

· 方便对鲈鱼进行各种常规的观察
· 河南灵宝:鲈鱼养殖技术
· 河南灵宝:鲈鱼养殖——疾病防治
· 使鲈鱼听到响声后能迅速集中到摄食区取食
· 鲈鱼的摄食量也明显下降
· 河南灵宝:无公害鲈鱼养殖技术
· 池塘养殖鲈鱼技术
· 鲈鱼的摄食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