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杂交鳢“杭鳢1号”养殖技术
2017-02-11   来源:广安农批网  作者:小00   字体:【 】  浏览:91次   评论:0

杂交鳢“杭鳢1号”养殖技术

一、养殖技术要点

杂交鳢是由本地雄性乌鳢和广东雌性斑鳢杂交得到的乌鳢新品种,它具有能摄食膨化饲料,生长速度快、耐低氧、抗病力强等特点。在养殖过程中,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鱼种分级筛选饲养。

杂交鳢在苗种阶段大小残食现象严重,为保证苗种的成活率,应尽量放养同一规格的鱼苗。在苗种培育阶段每隔5~7天就要把不同规格的鱼苗进行分养。分养时,在池塘中搭一只长网箱,隔成三隔。把鱼种集中在其中一隔,用抄网把鱼种抄至鱼筛中,手在鱼筛外面轻轻搅动水,使小规格的鱼种漏出鱼筛外,大约半分钟后,快速提起鱼筛,把筛中未漏出的大规格鱼种放入另一隔中。筛选后的大小两种规格的鱼种,按照“分小留大”方法,把小规格鱼种分到空塘养殖,大规格鱼种留在原塘养殖。具体分养次数视实际养殖情况而定,一般鱼种规格达到14公分就可直接进行成鱼养殖。各规格的养殖密度,3cm时每亩3~5万尾,5cm时2~4万尾,8cm时1.2~2.5万尾,10cm时0.8~1.5万尾,14cm时0.5~0.8万尾。

2、驯食完成食性转换。

杂交鳢鱼种平均规格3公分后开始驯食。每次投饲料前,通过敲打饲料桶或泼水来吸引鱼种,使鱼种养成听到声音就上食台吃食的习惯,当投饲后90%以上的鱼种能快速聚拢吃食,说明驯食成功。整个过程按照红虫→红虫+鱼糜→鱼糜+膨化颗粒饲料→膨化颗粒饲料的顺序,逐步改变饲料组成的比例,让鱼种逐渐适应,直到完全吃膨化颗粒饲料。

3、综合调控水质

一是每隔15~20天泼洒一次微生物制剂加快有机物分解;二是7~10月在养殖池塘一角种植占水面积15%左右的水葫芦提高池塘自净能力;三是安装底增氧系统,晴天午后开机1~1.5小时,提高池水含氧量,减少有害物质和蓝绿藻的发生。

4、病害防治

根据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病害防治原则,结合我们实际养殖情况,主要通过每亩用15~20斤生石灰进行水质改良和杀菌消毒;鱼种培育阶段按1米水深每亩用20~30毫升阿维菌素,每10天泼洒一次,防治寄生虫病;按1米水深每亩用0.3~0.5斤二氧化氯,每月泼洒1次,防治细菌性疾病;每半个月,在每公斤饲料添加2克大蒜素,连用3天,防治内脏性疾病。

二、养殖成效

2008年养殖秋苗面积50亩,总放养量28万尾,到2009年10月底全部出塘,共出售商品鱼137.8吨,平均亩产5512斤,起水规格每尾1.1斤;出售均价每斤 7.1元,亩产值3.9万元,成本每斤5.5元,亩利润8800多元。而去年同期用冰鲜鱼养殖的9亩本地黑鱼,平均亩产5932斤,亩产值4.45万元,成本每斤6.5元,亩利润5900多元。喂饲料养殖的杂交鳢比用冰鲜鱼养殖的本地黑鱼亩效益增加近5成。同时,池塘水质有了明显改善,全年杂交鳢池塘换水次数是2次,而本地鳢池塘换水13次,电费和劳动力成本投入有了明显的下降。

去年7月份,研究所又新放养杂交鳢秋苗35万尾,养殖面积70亩,到目前生长情况良好。全年总投入150万元。在研究所的示范带动下,全区现有杂交鳢养殖总面积200余亩,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Tags:杭鳢 责任编辑:小00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    4.饲料投喂.. [下一篇]为防乌鳢逃跑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小00 小00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95 个
性别:保密
wolove@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黑鱼养殖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月鳢的病害防治
· 月鳢水泥池密养高产技术
· 乌鳢免疫力强
· 月鳢的病害防治
· 月鳢暴发性传染病介绍及防治技术
· 可就是不见速冻黑鱼片的“身影”
· 鳢鱼波豆虫病介绍及防治技术
· 改善池塘养殖水质移栽水草是乌鳢生态养殖的基础

最新文章

· 可就是不见速冻黑鱼片的“身影”
· 鳢鱼波豆虫病介绍及防治技术
· 乌鳢免疫力强
· 月鳢的病害防治
· 改善池塘养殖水质移栽水草是乌鳢生态养殖的基础
· 月鳢的病害防治
· 月鳢的病害防治
· 亩产乌鳢2333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