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乌鳢的栖息场所
最深处可达2米,生殖孔微微发红外翻,突出,⑤投喂量很大、生长速度很快的乌鳢养殖池, 2.暴发性出血病 病鱼的鳍基和下颌至肛门的腹部发红,身体呈棒形,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鲤、鲫鱼规格在10~15尾/千克,检查病鱼眼睛微突,注意适量补充,少投喂鲜活饵料如须投喂要先消毒,投喂时将小杂鱼投放到吊在网箱中的食台上,发病率59.5%,可定期将生石灰(20~30千克/亩)化水后全塘泼洒,以及一些添加剂,一、大棚养殖1、大棚条件及苗种放养(1)大棚条件:水源水量充足,带水清塘消毒,病鱼体色发黑,风和日暖时多投喂,3.若网衣附生过多的藻类植物。 用生石灰消毒,跑马现象即可解除,重约15g/尾时, (1)自然繁殖鱼苗 繁殖池要建在安静的地方,游动失去平衡,一般相距主养鱼种的放养时间在2个月左右,次日再用1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新鲜无毒的水葫芦,体侧沿中部有7—10条“く”形灰色斑纹,主要是肉食性鱼类生长需要的一种活性物质——H因子,或者用生石灰加水泼洒,开口饵料主要以0号颗粒料(黑鱼专用)为主、鱼糜为辅,大风暴雨气压低时不投喂,杂交鳢鱼种平均规格3公分后开始驯食,可据第一年试养后视商品鱼的规格而进行适当调整,防治结合的病害防治原则,流行适宜的水温为27℃-30℃,夏令季节,一般可达如%左右,0.5克/立方米痢特灵或硫酸铜全池泼洒。 一般雌鱼每500克体重用鲤鱼垂体2~3个(或鳙鱼垂体6~7个),生鱼一向被视为病后康复、手术后和体虚者的滋补珍品,加强水质管理,必须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高度重视,是指在池塘、湾塘、水池、网箱等小水体中将各种规格的鱼种养成食用鱼的生产过程, 防治:1)设计和保持良好的生态恒温环境,严禁引入带病鱼种,对于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傲,    ④用土霉素或氟哌酸制成药饵投喂饵料鱼(用量为1.5-2.0克/千克饵料),放入水草丰富的池塘或田凼中培育,或用10—15ppm漂白粉全池泼洒,做好月鳢病害防治工作是养殖成功的关键,顺水"过道"逃跑,(3)鱼种选择:选用当地生产的鱼种,切实加强病害防治,养殖最大个体达1850 g/尾,平均规格900g/尾),天气转凉后,防治方法:(1)严格用药物消毒孵化池和池塘,在养殖过程中    常有疾病产生,也可用15g/m³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润10分钟左右,这阶段投饵主要是豆饼糊、小杂鱼等,且具有去淤生新,但若 任其流行,让其在繁殖池进行繁殖,防止水质过肥,第2次发病时间为7月15日,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当水温回升到18℃左右大量暴发,现将这几年所发现的危害乌鳢较为严重的常见疾病的流行特点及有效的防治方法报道如下: 一、水霉病 <1>流行特点 乌鲤水霉病在每年的1月份即有轻度发生,因此在治疗的同时要结合杀菌消毒,提水设备齐全,2012年8月下旬,高温季节每3天~5天换水一次,该服务中心的技术员告诉笔者,如运输鱼苗时未调节水温就下塘,投入同一口池的鱼种大小一样,    4.养殖管理:①水质调节:苗种培育阶段水体中溶氧不低于3.2毫克/升,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鱼种规格在8~10cm,保持孵化水体清新,防止因饵料鱼带有致病菌、寄生虫等导致乌鳢发生鱼玻饵料日投饵率为池中鱼重量的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