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县稻田福寿螺发生危害及防控策略
福寿螺是一种世界性的恶性入侵水生动物,具有很强的抗逆性,能适应 39℃ 的极端高温,忍受长达14天的干旱,抵抗pH4.5~9.4的酸碱侵蚀以及化学药剂、细菌、寄生虫的威胁。1993年,福寿螺被列为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2000年被列入“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质”之一;近年我县各乡镇沿河流域发生危害程度有上升趋势。近期已看到大量的福寿螺卵块聚集在田梗边、沟渠路边,春季也正是福寿螺产卵孵化的高峰时期,所以要抓住此关键时期,防治福寿螺。现将福寿螺的危害及防治简要介绍如下: 一、福寿螺的主要危害 (一)威胁农业生产。福寿螺主要为害水稻、茭白、莲藕、水生蔬菜等水生作物,其食量大,咬食水稻等农作物,可造成严重减产,是名副其实的水稻杀手。水稻插秧后至晒田前是主要受害期,它咬剪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 (二)破坏生态平衡。福寿螺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在适宜的环境中定居后可大量繁殖,与当地水生生物争夺生存资源,威胁当地物种的生存,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三)危害人类健康。福寿螺作为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传播管圆线虫病,其大规模扩散有利于管圆线虫的生存和传播,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二、福寿螺的防控策略 (一)农业防治措施 1消灭越冬螺源。春耕前清理稻田边水沟,清除淤泥和杂草,带离稻田集中暴晒或挖坑深埋。 2进、出水口设网拦截。在福寿螺发生较为严重的水稻种植区,对各田块的进、出水口均安装铁丝网或尼龙纱网(油菜籽大小的孔),以木框或铁丝框固定使其超过水面20厘米,防止福寿螺随水进入田间,并定期清除进出水口堆积的成螺。 3人工拾螺摘卵。水稻移栽前1天和移栽后15天,采用小型鱼网、铁铲、背篓等工具,用人工捕捞的方法,将捕捞到的福寿螺进行集中处理,并将分布在田边或水稻上的福寿螺卵块进行采摘后集中处理。 4人工诱集螺卵。在稻田中插100~150厘米高竹片(木条、油菜秸秆),引诱福寿螺在竹片(木条、秸秆)上集中产卵,每2~3天摘除一次卵块进行销毁。数量以每亩30根竹片(木条、秸秆)为宜,靠近田边适当多插,方便卵块摘除。 5水旱轮作。稻菜轮作、稻豆轮作等也是防治福寿螺的一种有效方式,也能够减少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6稻田养鸭灭螺。在稻田中放养鸭子,放养时间为水稻移栽后7~10天至水稻孕穗末期,每天早晨和下午五六点钟各放养一次鸭群(每亩15~30只),降低螺的数量,减少为害。 (二)药剂防治 当稻田每平方米平均有螺2~3头,田边卵块每米1~2个时,应马上防治,最好是在移栽时期施药。 主要药剂使用方法: (1)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每亩 50克 与5公斤细沙土拌匀后,均匀撒施;或每亩 50克 ,兑水15-20公斤,搅匀喷雾。 (2)6%四聚乙醛粉剂:每亩稻田500 -600克 ,均匀撒施,或拌细砂撒施。 (3)6%密达杀螺颗粒剂:每亩稻田400~ 550克 ,均匀撒施或拌细土5~10公斤撒施。 (4)10%蜗狙颗粒剂:每亩稻田400~ 500克 ,均匀撒施或者拌细土5~10公斤撒施。 药剂注意事项: ⑴施药时田间灌水2~3厘米,保水7天。 ⑵施药后24小时内如遇大雨,需要补施1次。 ⑶每亩只用1包药剂,不能随意加大用量,以免引起药害。 ⑷杀螺剂对鱼类有毒,施药后7天不可将田水排入鱼塘,也禁止放养鸭子。 ⑸螺害严重田块,隔10天再施药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