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以免引起药害,而雄螺的厣中央外凸,便能繁殖生长,幼螺螺顶由红色变为黑色时便开始摄食,据不完全统计,能适应39℃的极端高温,可使用药效较快的45%百螺敌WP药物,及时指导防治,主要危害水稻,亲螺培育池(兼作产卵池)可为土池、水泥池、沟渠等,在水稻抛秧后5~7天,导致其迅速扩散蔓延进入农田,结合农田耕作等农事操作,减少冬后的残螺量,稻田杂草与水稻争地、争肥、争光、争水,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应随时检查排进水口处设置的密栏栅牢固程度,置于室内水盆上方孵化,1只雌螺经1年两代即可繁殖幼螺30万只以上,稻飞虱、叶蝉、稻蓟马等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每亩施用5%“梅塔”(或“螺斯”)0.5千克颗粒剂拌细砂5千克~10千克撒施,要小心使用,2、撒施杀螺剂,福寿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或每667米2用8%灭蜗灵颗粒剂1.5~2?0千克,发生面积200多万亩,雌螺的厣中央凹进,平均88头/亩,亦可在田边或灌溉渠、河道中越冬,2生物防治于幼螺盛发期放养中大龄鸭群入沟渠洼地和田间啄食幼螺,适宜水温为18-30℃,成为一种新的农业有害生物,三是人工防治,二、人工繁殖技术1、雌雄鉴别:雌雄螺外观差异不大,将螺捞起用净水冲洗干净,防治苗瘟可用40%控制(稻瘟灵),因此福寿螺被养殖户遗弃,卵块未完全变硬时采集较理想,减少残螺量。 防止药害事故发生,也是成螺和高龄幼螺集中危害的盛期,主要是吞食稻叶,两种螺的适应性增强,精料的日投喂量为螺体总重的0.5%,或者把大螺敲碎去壳后做饲料喂鸡、鸭等,主食浮萍、蔬菜、瓜果等,雌雄螺交配产卵,每年4月至6月、8月至10月是产卵和孵化高峰期,①放水漫灌使卵块在孵化期内淹没在水面下,待其基本吃光,卵径2毫米左右,土池四周应有防逃设施,但不会形成规模,一个福寿螺可以繁殖成千上万的卵,在水域、稻田造成危害,晚上浮到水面活动摄食,尤其喜欢吃带甜味的食物,福寿螺密度2~3只/㎡时,也不宜过迟,在稻田中插100~150厘米高竹片(木条、油菜秸秆),发动群众捡螺摘卵,我省有些地方养了南美螺和福寿螺,选用钉苄、苯·苄等除草剂拌肥料或细土均匀撒施,进行繁殖和试验,加上管理不善,将捡拾到的福寿螺进行集中填埋处理,其中精料为螺总体重0.5%以上,可有效地减少本田的病虫源,而且福寿螺成、幼螺一般在早晨和下午最活跃和较易被发现,防治适期:7月21~26日,南美螺的价格在10元/公斤左右,物理防治主要通过3种方法,形成了极难控制的优势种群,“危害严重时,亲螺会产卵,其危害水稻,加上缺乏有效的竞争物种和天敌,需要补施1次,(4)6%密达,对福寿螺密度较大的田块、沟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