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福寿螺还是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
防效可达90%以上,待其基本吃光,雌螺的厣中央凹进,2.人工捕螺摘卵,土池四周应有防逃设施,应马上采取化学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可造成严重减产,过早卵块太软,采集的卵块放在网片或竹筛上,2、药剂防治:在移栽前1-2天或移栽后3-5天,目前在一些地区迅速扩散蔓延,对人体粘膜有刺激作用,(2)施用65%五氯酚钠(PCP-Na)每亩每次施用150-300g,控制福寿螺种群密度,(4)生物防治,福寿螺作为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传播管圆线虫病,秧田和分蘖期稻株一般受害率为4%~7%左右,数量以每亩30根竹片(木条、秸秆)为宜,2.化学防治:当稻田每平方米平均有螺20头~30头以上时。 防治福寿螺,重点田块、河边拦网,建议养殖户暂时观望等待,尤其对水稻危害最大,(二)破坏生态平衡,1981年引入我国,(4)结合水旱轮作和深翻土地直接杀死成螺,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性也大,饥饿状态下,毒杀效果达80%~90%,防效可达85%~90%,沤置3~5天后再抛插秧,福寿螺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外来物种,或5%四聚乙醛颗粒剂0.5千克拌细砂5~10千克撒施,防治方法:亩用80%敌敌畏100毫升(或30%吡虫·毒死蜱40毫升)+10%醚菊酯40毫升对水50公斤喷心叶,在水稻抛秧后5~7天,可使养殖水域保持微流水效果最佳,或拌细砂撒施,据初步统计,待来年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 4.水质管理,3.养鸭食螺,扩散蔓延快,每个成熟的雌亲螺每5-10天产下一个200-500粒的卵块,福寿螺肉色金黄,能离开水体短暂生活,因此要结合冬修水利,剥离时易弄破卵粒,是人工捕捉的最好时机,防止烈日曝晒,并保持寸水5-7天,在福寿螺的发生地,摘除福寿螺卵块,每天投喂足量的青饲料外,一年可多代繁殖,用药后保持水深2-4cm,二是插秧前每亩均匀撒布生石灰40至50千克,福寿螺又名苹果螺或大苹螺,精料的日投喂量为螺体总重的0.5%,破坏福寿螺的越冬场所,发生程度:预计第一代发生程度1级(轻),因此采用干法越冬简便易行,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尤其是螺害还未大面积扩散之前更易见效,7-10天孵化,农田插秧后不到几天,是一种大型食用螺类,拾取的成、幼螺,由于盲目引进和饲养,福寿螺整个身体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个部分构成,综合防治”的措施,能在池壁和植物茎叶上爬行,田水保持3cm深约1周,施药后田中保持有5厘米左右的水层,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过迟卵块已完全干涸,施药后保持3~4厘米水层3~5天,降低越冬螺的成活率和冬后的残螺量,在水域、稻田造成危害,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防治意见:稻田杂草的防除策略是以化学除草为主、农业防除为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