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大棚如何管理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越来越低。我们都加上了厚衣服,当然蔬菜也是一样得盖上大棚。大喷是为低温时期棚菜的生长创造适宜的条件,但大棚种植新手来说往往顾此失彼,在细节上出现漏洞,更容易出现纰漏。下面就介绍一下冬季大棚如何管理: 冬季大棚管理,放风要分次放风,放小风现在晚上棚内温度低、湿度大,由此造成大量的雾气在蔬菜的叶片及果实表面凝结,出现结露现象。在晴天刚拉开大棚时,棚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最高,为保证棚内蔬菜对二氧化碳的需求,不使二氧化碳因放风造成浪费,这时菜农不要急于放风,而应在拉棚后1小时再放风。放风时先开小口,这时的主要目的是将棚内的湿气缓慢排出,防止果面的露水急剧干燥,导致裂果。随着棚内温度的升高,再逐渐将放风口加大,以利于棚外二氧化碳进入棚内,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到下午关风时也不要一次性将放风口关闭,因为风口关闭后棚内的温度又会有一个上升的过程,这样容易导致放棚后夜温过高,加大植株对叶片制造有机物质的呼吸消耗,菜农可以逐渐将风口关小。冬季大棚管理,先将风口关闭一半,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后再完全关闭放风口;或者先将风口关闭,然后再将风口打开通风降温10~15分钟,如此两次,当棚内温度稳定在15℃左右时即可将风口完全关闭。 必须要增光进入冬季以后,大风天气渐多,致使棚膜上尘土增多。据研究,在覆新膜后5天,棚膜上落的尘土可使薄膜透光率下降10%;在12天时,棚膜透光率下降幅度可达20%。光照不足就成为影响蔬菜产量提高的重要原因,而除掉棚膜上的尘土就显得尤为重要。菜农且不可将整个棚后墙悬挂反光幕,以防降低后墙的储热量。 棚内悬挂湿度计高湿是冬棚蔬菜生产中的一大弊端,因而控制湿度是冬棚蔬菜管理的重点之一。但现在,有不少菜农知道,将棚内的湿度控制在70%~80%左右是比较合适的。但因为棚内没有湿度计,菜农不能准确把握棚内的空气湿度,而悬挂湿度计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这一点对于新种棚的菜农来说尤为重要,以便准确了解棚内湿度的高低,及时采取相应解决措施。例如,冬季大棚危害最为严重的是灰霉病,而它在低温高湿下危害严重,当棚内湿度低于95%时病原孢子就不能萌发,而霜霉病在18℃左右时要求湿度高于83%才可大量发生。如果将棚内温度控制在病菌发病所需的适宜湿度之下,就可很好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当棚内湿度过大时,菜农除可通过放风降湿外,还可向地面撒施草木灰也可起到良好的吸湿作用,也可有效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