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才是鸭场的栋梁支柱。一个鸭场只要有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整个鸭场就有活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一个明智的养鸭生产者,不要把精力放在怎样把鸭病治好上,而应放在怎样让鸭不得病上。 3、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 4、种鸭是效益的基础,环境是疾病的根源,防疫是利润的砝码,管理是企业的生命。 5、通过加强管理可以解决鸭场的所有问题,没有灵丹妙药。 6、在销售价格上注意季节变化和养鸭业的波浪式发展规律。 7、养鸭要有四心:精心、爱心、耐心、责任心。 8、鸭病防制要五早:早预防、早发现、早确诊、早隔离、早治疗。 9、鸭场的传染源,若要按照我们控制非典(SARS)的方法,切断传染 源,截断传染途径,控制流动密度,就可以有效地控制传染性疾病。 10、一旦有鸭发病,往往会先在是什么细菌,是什么病毒感染上找原因,其实营养、环境条件、霉菌毒素或应激才是这次发病的真正原因。 11、保育是变压器,它会把产房的失误放大也会缩小。有经验的养鸭人会在保育阶段安排精兵强将。 12、小鸭怕冷,所有鸭都怕潮湿。鸭还要求空气新鲜、光线充足、营养全面、环境安静,只要满足这些要求,养好鸭并不困难。 13、一只发病,整窝用药。一栏发病,全群预防。群防群治,群体保健。 14、只有把鸭当成宠物养,才能真正养好鸭。 15、最好的治疗是在温暖、干净、干燥的环境下养鸭。 16、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是一名最好的神医,是一剂最神的良药。 17、我们现在所遇到的鸭病流行情况,过去在养鸭场发生过,但养鸭场通过强化种鸭免疫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把问题基本解决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 18、养鸭场应该向养鸭场学习。 19、全方位地推进鸭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综合防控”的方针。 20、过去兽医的职责是治疗病鸭,现在是淘汰病鸭并查找发病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阻止下次再发病。21世纪的兽医职责将不是治疗病鸭而是关注养鸭生产的过程管理。 21、要由治疗兽医向预防兽医—保健兽医方向发展,兽医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提高生产效率、预防疾病将比控制疾病更加重要。 22、要由“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提升到“防养并重”,而真正成功是“养重于防”。养=营养+环境+管理 23、我国当前鸭病流行病学出现了新特点,疫病的发生不再是单一病原,多为多重感染、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临床上呈现病原体多元化,均为多重感染而引发的典型疫病。 24、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制”的防病理念。 25、养鸭成败在防疫,效益高低在管理;传染病要吃掉老本,寄生虫会吃掉利润。 26、最好的“药物”是营养平衡的饲料。 27、规模化鸭场总成本的高低在品种及种鸭管理上,决不在饲料上。 28、种庄稼时要对土地进行深耕,要精耕细作,养鸭也不能粗放管理,也要精细管理。 29、细节决定成败。 30、将来对养鸭产业的要求是改善动物福利的同时,提高动物健康状况。 欢迎添加关注全国首个养鸭微信公众平台中国养鸭联盟微信号:zgyylm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