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鸭霍乱的病原与流行特点
2015-07-21   来源:伊春农批网  作者:帅气送水工   字体:【 】  浏览:76次   评论:0
鸭霍乱又称鸭巴氏杆菌病、鸭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常呈现急性败血症过程,具有高度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

1.病原

鸭霍乱的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它是一种不溶血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新分离的细菌有荚膜,呈两极染色。培养菌荚膜消失,两极染色也不明显。本菌抵抗力弱,太阳直射数分钟即死亡,一般消毒药数分钟可杀死,但在腐败的禽体中可生存1~3个月。

2.流行特点

由于本菌是一种环境广泛存在的条件性致病细菌,当细菌毒力弱或鸡体抵抗力强时不易发病,细菌和鸡体形成一种平衡状态,一旦细菌毒力强和鸡体抵抗力降低时就会发生禽霍乱。禽群的饲养管理不良,阴雨潮湿禽舍通风不良,突然更换饲料等因素都能促使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多杀性巴氏杆菌有多个血清型流行,对鸭等禽毒力较强的是5:A,8:A,9:A等血清型。在我国常常能够引发疾病的血清型主要为5:A型。

该病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常导致鸭霍乱的地方性流行,死亡急,流行速度快,常常在短时间内扩散到全群,引起大量死亡,但该病菌耐药性较差,一般抗生素对其均有明显的效果。本病对各种家禽如鸭、鸡、鹅、鸽、火鸡和野鸭、海鸥、天鹅等飞鸟都有易感性。病鸭和其他病禽是本病的传染来源。本病的流行有不明显的季节性,南方多发生于秋季。从发病的年龄看,各种日龄鸭均可发生,但1月龄以上鸭发病率较高。 
Tags:霍乱的 责任编辑:帅气送水工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鸭磺胺类药物中毒的防治 [下一篇]幼鸭白肌病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帅气送水工 帅气送水工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72 个
性别:保密
shuai@163.com
企业会员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养鸭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二、配料按加工50只肥鸭计算:需用酱油2公斤、盐..
· 应激对蛋鸭产蛋率有何影响
· 蛋鸭休产期须添加的物质
· 把鸭子投入清水中浸泡1小时
· 蛋鸭防寒增产技术
· 将鸭坯浸入盐卤水中腌制6~8小时
· 蛋鸭高产技术
· 用木板或菜刀压平鸭胸部肋骨

最新文章

· 鸭头颈向右侧弯转
· 蛋鸭防寒增产技术
· 1根自颈胸至鸭肛门中央撑住
· 蛋鸭高产作息表
· 用木板或菜刀压平鸭胸部肋骨
· 蛋鸭高产技术
· 将鸭坯浸入盐卤水中腌制6~8小时
· 蛋鸭畸形蛋的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