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生“两病”防治有对策
近些年来,各地大力发展银杏生产,作为农民增收的道路之一。但在生产实践中,常遇两种病害制约:一种是“白果幼苗茎腐病”,另一种是“白果褐斑病”。这两种病害都是借雨水传播,引起再侵染。 “白果幼苗茎腐病”是一种典范的茎部病害,表现症状是“下垂”、“上扩”、“中生核”。“下垂”存在二种情况,一种是在发病初期,幼苗茎基部贴近地面处变污褐色,稍向下垂。另一种情况是在发病中期,叶片下垂不脱落。“上扩”就是在发病中期,病斑逐步包抄银杏苗子的茎基部,并很快向上扩展。“中生核”就是在发病中后期,茎上皮层稍皱缩,病菌延续侵入木质部和髓部,且髓部变暗褐色,中间逐步空茎,并产生黑色小菌核,以后病害扩展到根部,最终导致下部全部根系皮层糜烂,上部植株枯死。通常情况下,在入梅早、且梅雨季节延续时间短的年份,发病早而严重,造成死苗,严重时死苗率达90%以上。 “白果褐斑病”是一种典范的叶片病害。表现症状是病斑大联结,即初生红褐色并具备暗色边缘的圆形小斑,随后沿叶脉扩展,多数小型病斑可汇集连合成不规矩的大病斑,形成联结体,最后可将银杏树叶片的大部分予以覆盖,病斑双面散生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盘)。在夏秋季节遇上高温、高湿的气侯条件有利于发病,造成早期脱叶、植株生长消退、生长势减弱、影响抽发新梢与挂果,但不至于死苗、死树。 防治银杏“两病”,关键是要加强管理。具体对策是: 加强银杏园管理。对栽植银杏树的园地,切实做好冬季清园工作,及时消除田园里的残枝落叶,以减少越冬菌源;联结银杏园培土,及时铲除园中杂草;在雨季,及时搞好清沟排渍,以下降田间湿度,加强树苗的抗病性。 加强肥料管理。恳求底肥和追肥均应以有机肥料为主,以增进树苗生长茁壮,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加强温光管理。在高温季节,在苗床架设遮阳棚、加盖遮阳网;在发病季节,可用稻草覆盖苗床,从而下降光照强度、泥土温度,下降发病率,增进银杏苗木生长茁壮。 加强化学防治。化学药剂可选用400克/升氟哇唑乳油(又珍贵星)8000—10000倍液,或62。25%代森锰锌·腈菌唑可湿性粉剂(又名星洁)6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B可湿性粉剂(又名宝抗)800倍液均匀喷洒在幼苗或成龄银杏树叶片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