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应发展那些中药材种植
根据药材市场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及多方面因素对市场行情的影响,全国2006年各大中药材市场的走势的综合分析预测。2007年可发展下列中药材品种种植。 巴戟天 主产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亦有产。因前几年市场价格偏低,产地药农只收不种,生产萎缩,进入2006年上市量减少,供求缺口不断加大,销势由畅转俏,其价格从1月每千克14~16元升至12月份20~28元,升幅为42.8~75%,2007年有条件地区可发展种植。 天冬 又叫明天冬。主产广西、贵叶、湖南、浙江、云南等省区。近年野生资源减少。上市量供不应求,家种天冬生产滞后,产量不能弥补野生天冬上市不足部分。2006年销势走畅,价不断上扬,1月份每千克销价还是14~17元升至12月份23~24元,升幅为41.2~64.3%。2007年可以发展种植。 阳春砂仁 主产广东、广西、云南三省区,近年云南生产出现严重萎缩,原在地面积的阳春砂仁植株群体衰退,产量下减。因此,成为这两年来市场上畅销货,价格也不断上扬,2005年1月每千克42~48元升至年末52~54元,升幅为12.5~23.8%,2006年销势继续升温,价又从50~55元升至12月份70~75元,其价又升幅36.4~40%。2007年应发展种植,恢复和扩大生产面积。 鸡骨草 又叫广东相思子。主产广西、广东。因2005年、2006年产地受到其他经济作物的冲击,生产面积剧减,上市货量供不应求,因此成为市场的畅销品种,价格上扬,1月每千克销价为6.5~7.5元,到年底便升至10~12元,升幅有53.8~60%,2007年可以发展种植。 广金钱草 主产广西、广东。因2004年市场价格偏低,市上销势疲软,种植面积锐减,到2005年市场销势才从疲软中崛起,每千克销价也从1月份2.2~2.5元升至6~6.5元升幅为160~172.7%,进入2006年供求缺口再拉大,销势再升温,又从1月6~6.5元升至7~7.5元,升幅为15.4~16.7%,34.6~36.4%。至年末的7~7.5元,升幅为15.4~16.7%。2007年可根据市场需求扩大种植面积。 猫爪草 主产河南、江苏、广西等省区。目前野生猫爪草已濒临枯竭,产地货疏,市上常有价无货;而家种猫爪草生产前些年价格偏低,产地药家弃种,而这两年价格回升后,生产恢复缓慢,商家库存空虚。因此成为2005年、2006年市场上的热销品种,价格也大幅度上扬。2005年1月每千克销野生猫爪草为34~40元,家种猫爪草17~17.5元,到了12月分别升至32~36元、52~55元,升幅分别为88.2~105.7%。2006年销势仍不断升温,价也在往上攀高,1月野生猫草从1月份52~55元升至12月份80~85元,家种猫爪草从32~36元升至80~85元,升幅分别为155.6~169.3%、135.1~150%。2007年应大力发展种植。 栝楼 主产山东、浙江、安徽、河南等省,其余省区中大部有分布。栝楼是一物多部位入药,其根为天花粉,果实为全瓜楼,果壳为瓜萎壳,种子为瓜娄仁,均为2005年2006年市场的畅销货,天花粉、全瓜萎、瓜萎壳这两年价格坚挺稳定,每千克销价分别为12~13元,18~20元,15~16元;而瓜萎仁,近年被开发成保健食品,销势直看好,是2006年热销品种,价格也不断上扬,1月份每千克为27~28元,到12月便升至33~34元,升幅为21.4~22.2%。预测天花粉、全瓜楼、瓜萎壳销势仍保持畅销价坚略有上扬,瓜萎仁销势仍会升温,价有上升的可能。2007年,可根据市场需求的增加,不断扩大生产面积。 百部 主产广西、贵州、四川、湖南、湖北、福建等省区,目前仍主要采挖野生供入药。上市量有逐年减少越势,而需求量在逐年增加。2006年销势虽有起伏,价格也时有浮动,一到用季市上便出现供不应求,销势加快,价格上扬,6月份每千克销价为6~6.5元至12月便升至7~8元,升幅为16.7~23.1%。预测2007年仍是市场上的畅销货,价格还再上新台阶,可以按市场的需求发展种植,而填补野生不足的量。 射干 主产湖北、江苏、河南,广西、浙江、湖南、贵州、云南亦有产。近两年来由于生产跟不上市场需求,成为市场的畅销品种,价格也略有上扬,2006年1月份每千克为14~15元,到12月份升17~18元,升幅为20~21.4%。预测2007年销仍会加快,其阶仍上升的可能,可按市场的需求增,适当扩大种植面积。 千斤拔 主产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目前仍以采挖野生供入药,因野生千斤拔经多年采挖,资源也大为减少,上市货量在逐年递减,而中成药原料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销势逐年看好,价格也年年上扬,2004年每千克只是5.5~6.5元,2005年便升至9~10元,2006年再升10~12元,三年回升幅为81.8~84.6%。前千斤拔野生变家种已获成功,2007年可以开展大面积生产。 山豆根 又叫广豆根。主产广西、云南、贵州也有产。目前仍依靠采挖野生供药用,早在上世纪已开发利用,近年野生资源分布也不多,近年上市量常供不应求,成为市场上热销品种,价格也在上扬,2004年每千克还只是7~8元,而2005年、2006年药厂用山豆根为原材提取苦参碱、氧化苦参碱,需求量剧增,价格迅速上扬,2005年升至15~16元,比2004年价升幅为100~114.2%,2006年价在2005年的基础上再升至18~20元,升幅20~25%。目山豆根野生变家已取得成功,在石灰岩山区可以大力发展种植,而缓解市场需求。 当归 主产甘肃,云南,四川、陕西亦有产。因2005年主产区甘肃种植面积缩减,2006年1~9月靠消耗库存,市场销势仍较平衡,价格也稳定在每千克稳定在12~13元,但是,进入下半年的三季度,销势转快,价也一直往上飚升,到12月其价已升至25~26元,升幅为100~108.3%。而仍有继续上升的趋仍。2007年应适当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产量,而抑制价格继续上涨。 北五味子 主产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严重减产,商家库存掏空,销势不断看好,越销越旺,价格一直往上飘高,2005年1月每公斤上销价还只是35~40元,至年末便升到75~80元,升幅高达100~114.3%;2006年1月份再从75~80元升至12月140~170元,又大幅上扬86.7~111.5%。2007年应适当扩大面积,解决药用紧缺的状况,缓解市场销势,抑制价格再继续上扬。 川乌头 主产四川,近年来由于价格偏低,产地生产萎缩。2005年产不足销,因此,进入2006年以来成为市场走销品种,价格也不断往上攀高。1月份川乌每千克销价还只是11~12元,黑附片16~17元,白附子20~21元,到12月其价便分别升至17~18元、27~28元、30~32元。升幅分别为56~57%、64.7~68.8%、50~52.4%。2007年应恢复性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产量,抑制价格继续上涨。广西南宁市杭州路22号药材站 陈善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