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枇杷黄毛虫的发生与防治
2017-04-26   来源:北海农批网  作者:绍00   字体:【 】  浏览:74次   评论:0

枇杷黄毛虫的发生与防治

枇杷黄毛虫又称枇杷瘤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枇杷专食性害虫。2003年7月底,笔者在泉州市洛江区罗溪镇前溪村和万安农场等果园发现该虫在枇杷树上严重为害,给枇杷生产带来极大威胁。

1为害特点

枇杷黄毛虫以幼虫为害枇杷新梢上的幼叶为主。低龄幼虫群集在新梢嫩叶取食叶肉,剩下表皮和白色茸毛;3龄幼虫把新叶啃成空洞或缺刻;4~5龄蚕食全叶,严重的还啃食叶脉、嫩茎表皮及花和果实,造成枇杷减产,树势衰弱,甚至死亡。

2发生规律

枇杷黄毛虫在泉州一年发生5代,其发生代数大体上和各次夏、秋梢的抽生期相一致,但无世代重叠现象。以老熟幼虫在叶背主脉附近或树皮裂缝等处结茧化蛹,茧为长三角形,灰褐色。以蛹越冬,翌年4月气温达20℃时,成虫羽化,3~4天后便交尾产卵。成虫栖息树上常倒挂于枝上,不活跃,趋光性弱。卵产在嫩叶背面,每处1~10多粒不等。卵扁圆形,直径0.6~0.8mm,表面有条纹,初产时乳白色,后渐变为乳黄色。幼虫初为淡黄色,随着虫龄增大,渐变为橙黄色,各体节有毛瘤突起并长有刺毛。初孵幼虫先食卵壳,几小时后便可取食嫩叶叶肉。初孵幼虫有群集性,2龄后分散为害,3龄后食量大增,为为害暴食期,白天潜伏在老叶背面,太阳下山后,爬到幼叶的表面为害。

枇杷黄毛虫的发生与气温关系密切。4月下旬至5月中旬出现第1代幼虫;第2代幼虫出现于6月中旬至7月初;7月中旬至9月上旬,第3、4代幼虫发生量大,主要为害枇杷夏、秋梢嫩叶;9月下旬至10月是枇杷吐蕾开花季节,正值第5代幼虫大量发生时期,幼虫集中啃食含苞花蕾,使枇杷不能开花结果。

3防治措施

3.1农业防治合理修剪。以矮化、开心、通风透光、主枝分布均匀为原则,进行合理整形修剪。及时疏剪密生枝、纤弱枝,让树体通风透光,减少虫口的隐蔽栖息环境。

清洁果园。冬春季及时清除园地枯枝落叶、杂草和越冬虫蛹,并集中烧毁。适量撒施石灰,刮刷树皮并涂白,以切断越冬宿主,消灭越冬虫源。

人工捕杀。利用成虫喜欢停留在树干上的特性,在羽化期捕杀;在初龄幼虫群集新梢嫩叶时,进行人工捕捉;利用幼虫假死性,摇动树干,杀死吐丝下垂幼虫。倘若大量发生时,必须采用药剂防治。

摘除虫卵、虫茧。成虫羽化盛期,摘除虫卵叶片。老熟幼虫多在枝条下部的粗老叶片背面或枝条阴面结茧化蛹,可结合冬季清园修剪,摘除越冬蛹茧烧毁。

3.2生物防治枇杷黄毛虫的天敌主要有姬蜂、茧蜂和金小蜂等。将收集的黄毛虫幼虫、蛹茧放在纱布网罩中,待寄生蜂飞出后,将其捣成糊状,加水20倍稀释,喷洒树冠,以发挥寄生菌或寄生病毒的再寄生作用;也可将人工饲养的姬蜂、茧蜂和金小蜂释放到果园内,增加果园的天敌数量。此外,在枇杷黄毛虫幼虫低龄期,喷洒苏云金杆菌(Bt)制剂2亿~4亿孢子/ml,白僵菌制剂或25%灭幼脲悬浮剂1000倍液,有明显效果。

3.3化学防治在夏秋季各次新梢抽生初期、幼虫初孵期喷药保梢。当幼虫孵化后聚集于新梢嫩叶,此时,可结合枇杷新梢常规管理,在喷施杀菌剂中加入2.5%杀灭菊酯1500~2000倍液;如果幼虫大量发生或已分散为害,应立即喷洒杀虫剂,连喷2~3次。尤其是10月上旬前后,枇杷现蕾期及翌年4月初要进行全面喷药。可选用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20%灭扫利(甲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5%锐劲特(氟虫腈)悬浮剂1500倍液。“早钟六号”、“解放钟”等枇杷品种忌用敌敌畏,因为会产生药害。

若枇杷黄毛虫已大量发生,啃食叶片影响新梢生长,造成树势衰弱,要及时喷洒广谱杀菌剂或0.3%~0.5%波尔多液进行保护,防止因虫害而引起病菌侵染。

Tags:黄毛虫 责任编辑:绍00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枇杷采后巧管理来年硕果满枝头 [下一篇]枇杷中的珍品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绍00 绍00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689 个
性别:保密
shao00@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枇杷种植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枇杷品种的介绍
· 枇杷清园选什么药剂
· 枇杷近期管理技术要点
· 枇杷的夏季修剪最适宜
· 白沙枇杷优良新品
· 加强枇杷冬春花果期的管理
· 梁国鲁培育出无核枇杷
· 枇杷当前需要及时疏花

最新文章

· 枇杷冬春花果期管理特重要
· 枇杷病害及防治
· 枇杷树花期如何管理?
· 枇杷品种的介绍
· 枇杷的需肥特点
· 加强枇杷冬春花果期的管理
· 白沙枇杷优良新品
· 枇杷当前需要及时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