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禾镇五峰村整体搬迁后,村民离地太远,只能告别传统的耕作模式。考虑到原五峰村地处洛河岸边,沟多林密,非常适合林下养鸡和散养鸡。镇党委立即请西农专家实地考察,并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如今,该村已有20余户群众参与该项目,还成立了养鸡专业合作社和白水县五兴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其中有贫困户13户。 走进尧禾镇五峰村,一片片翠绿的山林和农田之间,一个个长方形的大棚时而映入眼帘,五峰村主任刘俊锋高兴地告诉说,这些都是养鸡棚。目前,他们村13户贫困户养鸡专业户,每户每批最少养鸡6000只以上,最大规模的每批养鸡达到1万只。按照一年养四批鸡计算,整个村的年养鸡总量在30万只以上。养鸡已经成为当地一个特色产业,不少农民通过养鸡脱贫致富。 
今年40岁的贫困户刘高勤,是村里养鸡的新手。据了解,他刚刚卖掉了第一批6200只鸡,按照每只鸡1元的收购价计算,他养鸡的“第一桶金”便纯赚了6200元。 刘高勤与五兴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合约,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形式进行养殖,鸡苗由该公司统一配送,饲料、打疫苗等费用都由五兴公司统筹,鸡养成可以上市后,再由五兴公司统一收购。假如期间发生疫情导致损失,五兴公司还会补偿农户当年的投入成本。1元一只鸡是固定的收购价,是已经剔除了成本的。也就是说,刘高勤赚到的钱都是纯利润。 眼前,一个占地230多平方的蓝色大棚鸡舍,十几亩地的林下绿地就是刘高勤管理的养鸡场。养鸡场里设施完善,有一套全自动供水系统,保证鸡的饮水。大多数时间里,他只需要每天喂饲料、清扫鸡棚就可以了,工作相对轻松。 
随后,我们来到他的育雏鸡养殖基地,一股热气迎面袭来,只见里面数千只毛绒绒的小鸡正叽叽喳喳地叫着、跑着、啄食着饲料。刘高勤告诉我们,这是他刚刚从公司拿到的第二批鸡苗共10000只,目前正是育苗期,需要保温照顾。这个用麻布盖得严严实实的小棚子,就是他的育苗室。在育苗室里,一个个竹架上还贴着一个温度计。 据了解,鸡苗的前期照顾需要特别小心,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在排除出现疫情的情况外,鸡苗照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成活率。“现在天气冷了,需要对鸡苗保温15天,这十五天内,一定要将育苗房里的温度控制在33摄氏度。”刘高勤说。他现在每天通过加炭保持育苗房的温度,每隔一到两个小时就要查看一次,24小时不间断。这是最累人的一段时期,刘高勤每天都要查看10次左右,晚上根本没法睡个安稳觉。由于天气冷温度低,鸡苗的保温时间就要相对延长一些,而且还要用上保温灯。 
“最麻烦的就是育苗期,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之后只要每天喂饲料、清理鸡棚就可以了。”刘高勤说。刘高勤饲养的鸡一年可以饲养四批,一般只需要50天就可以收购上市。照料得当的话,一般有95%以上的成活率。这样计算的话,在不改变规模,不遇到变故的情况下,他一年的纯收入有望达到5万多元,利润相当可观。 
度过了保温鸡苗期后,虽然少了一份提心吊胆,可以睡个好觉,但也不是高枕无忧的,还有脏活要干——清理鸡粪。“这是最脏、最累的活了!”刘高勤笑着说。每隔10天左右,他就要清理一次鸡粪,保持养鸡场清洁。像他这样规模的养鸡场,每次清理出来的鸡粪就多达1到2吨,可说是堆积如山。别看这些鸡粪看上去很脏,在农户眼中却是“宝贝”。“这些鸡粪是很好的天然肥料,所以经常会有农民或者肥料公司过来收购,每吨可以卖到200元,而且供不应求!”刘高勤说。 
刘高勤通过养鸡逐步走上了致富路,凭着一腔热血、肯干肯学的积极态度,对今后的养鸡事业充满了信心。他说:“虽然我开始学习养鸡,没有经验,但不管多难,我始终相信通过科学管理一定能够实现致富。” 授人以鱼,不如教会人钓鱼的方法,要让精准扶贫具有延续性。就必须在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