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肉鸡皮肤损伤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
2015-07-21   来源:甘孜农批网  作者:茂名新世纪   字体:【 】  浏览:91次   评论:0
肉鸡皮肤损伤是严重影响肉鸡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表现为肉鸡的外观和体表光洁性、完整性差,造成上市肉鸡次鸡率升高,屠宰后的肉鸡商品等级降低。如果在肉鸡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加以控制,将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了解肉鸡皮肤损伤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是肉鸡生产、加工者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术。

1 肉鸡皮肤损伤的原因

1.1 饲养管理因素

1.1.1 饲养密度过大,活动面积不足,群鸡拥挤、相互践踏而引起皮肤损伤。

1.1.2 饮水不足或喂料没有定时、足量,造成鸡只过度饥渴,进行饲喂时,鸡群发生哄抢、啄斗、践踏而导致相互间抓伤。

1.1.3 没有做好保温工作,鸡群打堆,某些鸡在打堆鸡背部走动,结果导致皮肤抓伤。

1.1.4 没有适时进行公母分养也容易引起皮肤撕裂。

1.2 环境因素:炎热的天气,尤其是七、八月份期间,日照时间延长而使鸡只神经质增强,鸡群活跃易动,增强了皮肤撕裂的的机会。

1.3 应激因素:工作流程突然改变、清除鸡粪次数过多、接种疫苗、外来参观人员、停电等应激,造成群鸡飞舞,惊叫跳动,造成跌伤、撞伤,或者群鸡向一个方向移动、拥挤、打堆,造成踏伤、压伤或啄伤等意外损伤。此种情况在笼养肉鸡中发生较多,特别是笼养肉鸡单个笼位中的鸡只数量过多,活动范围受到限制,鸡只互相践踏而导致皮肤抓伤。

1.4 营养因素:饲料中能量物质较高,使鸡沉积更多的脂肪,导致皮肤脆性增加和容易破裂;饲料中含硫氨基酸(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过高或过低均可导致肉鸡神经质和羽毛生长缓慢;钠含量过低则可提高鸡群的神经质。

1.5 疾病因素

1.5.1 大肠杆菌和假单胞菌属的细菌感染肉鸡皮肤,质地遭到破坏,形成结痂或蜂窝织炎,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皮裂。

1.5.2 MD、IBD等免疫抑制病可降低肉鸡抗感染的能力,容易造成慢性皮肤感染,这些慢性皮肤感染增加了加工皮裂的发生。

1.5.3 体外寄生虫病:体外寄生虫病是引起肉鸡皮肤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奇棒恙螨病,可在肉鸡皮肤上形成痘脐状丘疹或结痂,或继发其它细菌感染后化脓、溃烂等。

1.5.4 啄癖:啄可直接导致肉鸡皮肤损伤,严重影响肉鸡的外观和体表光洁。

1.6 加工技术:肉鸡加工过程中因挂鸡动作粗暴、烫毛水温过高、机器发生故障或打毛机调整宽度不适,也容易引起皮肤撕裂。

1.7 其它因素:肉鸡出栏市时,抓鸡装笼动作粗暴、装入笼内鸡只过多、鸡笼内有铁丝或其它尖锐物品,容易造成鸡只皮肤损伤。

2 控制措施

2.1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鸡群的分栏工作,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对于笼养肉鸡,要控制好单个笼位中的鸡只数量,最好为2只/笼,防止鸡只应激时互相践踏。

2.2 做好鸡群的保温通风工作,防止鸡群打堆。

2.3 准备充足的饮水器、料槽,给鸡群提供足够的饮水及饲料。

2.4 工作流程相对稳定,减少各种应激的发生,为鸡群提供安静的生长环境。

2.5 合理的饲料配方,高能高蛋白物质及钠要适宜均衡。

2.6 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防止IB、MD等免疫抑制病的发生。

2.7 搞好鸡舍及周围环境的卫生,定期进行带鸡消毒防止体外寄生虫、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2.8 肉鸡出栏时抓鸡、装鸡要轻抓轻放。

2.9 屠宰加工时,仔细检查加工器械,针对鸡只个体的大小调整好打毛鸡的宽度。
Tags:皮肤损 责任编辑:茂名新世纪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鸡病诱导因素多 [下一篇]一产蛋鸡群产蛋下降原因的调查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茂名新世纪 茂名新世纪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74 个
性别:保密
mmxsj@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养鸡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大蒜糖水治鸡病
· 正常养殖的小鸡,30天左右能长到多重?
· 牛牪犇掰养鸡场真正的驱蚊神器!杀虫剂、灭蚊灯..
· 养鸡秘诀:马齿笕加车前草,一招能去除养鸡拉稀..
· 搞错没有?把鸡放养在菜地里,蔬菜竟然毫发无损!
· 养鸡秘诀:土鸡要想养的好,就得用点蒜
· 养鸡秘诀:老兽医留下的白矾三个巧用方,祛痰止..
· 农村养殖的家禽,都是用抱窝的母鸡孵化

最新文章

· 牛牪犇掰养鸡场真正的驱蚊神器!杀虫剂、灭蚊灯..
· 养鸡秘诀:老兽医留下的白矾三个巧用方,祛痰止..
· 养鸡秘诀:马齿笕加车前草,一招能去除养鸡拉稀..
· 雏鸡出壳后的具体管理措施
· 观察鸡粪知鸡病
· 减少雏鸡运输死亡的六种方法
· 养鸡户自配料应注重原料质量
· 网上养鸡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