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炭疽病 
症状: 柑橘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枝梢、果实及大枝、主干、花或梗。叶片染病,多发生在叶缘或叶端,病斑浅灰色,边缘褐色,呈不规则形或近圆形,湿度大时,现朱红色小液点,具黏性。天气干燥时病部灰白色,具同心轮纹状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枝梢染病始于叶柄基部腋芽处,病斑初呈淡褐色,椭圆形至长梭形,病部环枝一周时,病部以上变成灰白色枯死并散生小黑点。大枝或主干染病,病斑长椭圆形或条状,致病皮爆裂脱落。果实染病现干斑或果腐。干斑发生在干燥条件下,病部黄褐色、凹陷,革质。果腐发生在湿度大的情况下,病斑深褐色,严重的全果腐烂或产生赭红色小液点或黑色小粒点。 防治方法: 1、加强橘园管理,重视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防止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倡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雨后排水。 2、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菌源。必要时在冬季清园时喷一次波美0.8°-1°石硫合剂,或45%硫悬浮剂350倍,同时可兼治其他病虫。 3、在春、夏、秋梢及嫩叶期、幼果期喷70%施立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0%梨园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3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柑橘树脂病
症状: 柑橘树脂病又称砂皮病、褐色蒂腐病。橘树染病后致枝叶凋萎或整株枯死。枝干染病,现流胶和干枯两种类型。流胶型:病部初呈灰褐色水渍状,组织松软,皮层具细小裂缝,后流有褐色胶液,边缘皮层干枯或坏死翅起,致木质部裸露。干枯型:皮层初呈红褐色、干枯稍凹陷,有裂缝,皮层不易脱落,病健部相接处具明显隆起界线,流胶不明显。病皮下具黑色小粒点。叶片染病,表面散生黑褐色硬质突起小点,有的很多密集成片,呈砂皮状。成熟果实染病,果蒂附近初呈水渍状变软,后变深褐色波及到脐部,致全果腐烂。 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除增施肥料提高树体抗病力外,主要是防冻、防涝、避免日灼及各种伤口,以减少病菌侵染。 2、剪除病枝,收集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3、刮除病枝或病干上病皮,病部伤口涂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100倍液,或50%可灭丹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抗菌剂402水剂100倍液。若施药后再用无色透明乙烯薄膜包扎伤口,防效更甚。 4、结合防治炭疽病、疮痂病,喷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3000倍液,或60%梨园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施立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可灭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0%防霉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声明】仅供参考,实际操作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及咨询当地有经验的农技专家!本文来自互联网,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