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鹿病防治技术:鹿巴氏杆菌病
2015-08-05   来源:赣州农批网  作者:萌哒哒   字体:【 】  浏览:82次   评论:0
本病系由氏杆菌引起以败血症及肺炎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多呈散发,偶尔有流行。 

1.病原 本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为短小杆菌,呈卵圆形,两端钝圆,革兰氏阴性,在体内可形成荚膜,呈两极浓染。本菌抵抗力较弱。 

2.流行特点 病的传染源是患病和带菌动物及禽类,不断自排泄物、分泌物排出有毒力病菌。污染饲料、用具、水源及环境,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有些动物在上部呼吸道带菌而呈隐性感染,在各种应激因素如寒冷、闷热、气候剧变、拥挤潮湿、通风、营养不良等作用下可招致发病,而呈内源传染。通过吸血昆虫叮咬和皮肤、黏膜损伤也可传染。5~8月发生较多。公鹿则多在配种期的10~12月间发病,6~8岁多发。 

3.临床症状 潜伏期1~5天,临床常见下列两型。 (1)急性败血型:体温升高到40~41.5℃,鼻镜干燥,呼吸困难,咳嗽,皮肤、黏膜出血,精神沉郁,独居一隅或倒地,反刍停止。严重者口鼻流出血样泡沫液体,后期便血。多数在1~2天内死亡。 (2)胸型(肺炎型):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咳嗽,体温升高到41℃以上。严重时头颈直伸,鼻翼开张、颤动,口吐白沫,间或使血,病程5~6天,转归多死亡。 

4.解剖病理改变 尸体腹部膨大,可视黏膜出血。咽部、胸部皮下水肿,支气管附近胶样浸润。心外膜有小大不等出血点,心房、心室内有多量淡红色或浅黄色液体,血液呈暗红色且凝固不良。真胃黏膜肿胀、充血,有大小不等出血点。肠黏膜出血性炎症变化。胸型病例主为纤维素性肺炎病变,常见胸膜与肺粘连,胸水增多,并含有多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肺有不同的肝变,切面呈大理石样。支气管内充满泡沫样淡红色液体,支气管淋巴和纵膈淋巴结水肿。 

5.诊断 在流行初期,难于做出诊断。可先将病鹿隔离治疗观察,同时进行剖检和细菌学检查,做出确诊。 

6.防治 (1)预防:平时切实做好鹿舍的清洁卫生,在流行季节更为重要。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隔离病鹿、消灭病原和及时治疗等措施。在免疫预防时,对目前我国生产的兽用巴氏杆菌菌苗,应选择相应的血清型,经群试验证明安全后方可全面使用。 (2)治疗:本病应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尤为重要。青霉素每次100万单位,每日2~3次。长效磺胺,每千克体重静脉注射0.13克。此外,可进行强心、补液(加维生素C)等对症治疗。 
 
Tags:巴氏杆 责任编辑:萌哒哒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鹿病防治技术:鹿坏死杆菌病 [下一篇]梅花鹿药用加工技巧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萌哒哒 萌哒哒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86 个
性别:保密
mengdada@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养鹿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有的梅花鹿会发出尖叫声
· 三、繁殖规律雄性梅花鹿通过“角斗”争夺交配权
· 即使是饲养员也可能成为梅花鹿经常顶撞的目标
· 鹿的应激表现及其减少方法
· 二、觅食习惯梅花鹿晨昏活动
· 四、初生仔鹿的饲养管理母鹿分娩期间应有专人值..
· 处于发情期的公鹿性情更显凶猛
· 母鹿价高是个反常的经济现象

最新文章

· 或让母鹿舔干
· 这充分说明梅花鹿对适应新的栖息条件具有极其明..
· 而且仔鹿出生几十分钟内即可站立行走
· 仔鹿产下后
· 即使是饲养员也可能成为梅花鹿经常顶撞的目标
· 四、初生仔鹿的饲养管理母鹿分娩期间应有专人值..
· 这种“角斗”在鹿类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 处于发情期的公鹿性情更显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