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赴北纬39度长山岛海域捕捞海参 
加工车间工作人员精挑细选,严格把关,确保海参品质。 
“海碰子”潜入冰冷的深海中,在礁石中捞起海参。 
浙江负责人亲赴大连长海长山岛海参养殖基地实地考察 探秘海参,走进大连长海长山岛众所周知,日本的北海道的海参、中国渤海湾的刺参、俄罗斯的海参威出品的海参是全球公认的“三大海参”,神奇的就是它们都在北纬39度海域。本次“温州·大连海参文化直销节”以极有营养价值的刺参为原料,保证每个刺参都体型肥厚、圆润饱满、营养充足。为保证刺参的品味,主办方在加工中坚持精工细作、工艺老到,使刺参的盐味清淡,无异腥味,是纯天然的养生滋补上选。而大连海参养殖基地又是辽参的佼佼者。 为了实地考证大连海参,一周前,浙江负责人协同媒体朋友(宁波晚报记者)飞抵大连。从大连市区到长海县长山岛的野生海参养殖区域,两小时的车程外加两个半小时的轮渡,可谓一路颠簸,但幸好有“朝霞与海鸥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优美环境。大连海参养殖基地所在的长海县长山岛,位于北纬39度,东经123度,距大陆72海里,这里昼夜温差大、风急流猛,是无污染的天然海产品生长区。而最负盛名的“辽刺参”正是产于北纬39度的海域,岛上海参的产品产地也已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产品已通过国家绿色产品认证。 【全程监控】亲身实地体验辽参从捕捞到上餐桌为了更好地体验海参从育苗到进入市民餐桌的过程,浙江负责人找到了已经从事海参行业十几年的胡明亲自带队,带领特派员一行从育苗到海参出水再到市民餐桌开始全程跟踪,生产加工到最后完成包装,进行了探访。胡明介绍,辽参又称为刺参,通常栖息于海流平静、岩石礁或西泥沙海底。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品,其内部含有胶原纤维所组成的结缔组织,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而这里的海参从育苗开始就是在该海域内生长,直到长成都不投放任何的饲料与药物,所以消费者可以更加放心地食用。野生海参一般生长在深海的礁石中,特派员一行来到海上时,专业捕捞者已经潜入海底,一个多小时后,捕捞者浮出水面,众多的海参看起来体壁肥厚、肉刺饱满。胡明说,那是因为在礁石中海参常年食用丰富的天然饵料,并且已有5年以上的生长期。 【全程监控】从捕捞到上餐桌要经六大工序1 深海捕捞野生海参一般生长在深海的礁石中,“海碰子”潜入海底,在礁石中捞起海参。2 开肠破肚从海中捕捞上来的海参要先经过“开肠破肚”,渔民又叫“扩”,就是将海参体内的肠子等剔除。3 清水冲洗4 清水煮沸就是将海参用清水煮,煮的过程主要是为了海参中的营养便于人体吸收,也便于储藏。海参如果沾到油腥或脏东西容易破损,渔民俗称海参“化”了。5 清水浸泡(摆盘冷冻)煮好后的海参大致有三种做法:“清水浸泡”的时间一般为4到5天,就是通常说的“发海参”,这样“摆盘冷冻”后就可以“装袋塑封”、“运输出岛”,“即食海参”就做成了;盐水浸泡,如果用“盐水浸泡”,最终做出来的成品就是“盐渍海参”;煮沸浸泡(反复三次)如果“水煮”、“浸泡”反复三次再晾干,就成了“精品干参”。6 运输出岛由于海参产地不同,加工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上述加工方法只代表大连淡干海参的加工标准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