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康乾盛世居然是建立在地瓜和玉米之上的?!
2016-11-20   来源:铜川农批网  作者:yang   字体:【 】  浏览:103次   评论:0

最近小编看到了一个涨知识的新闻

说在山东青岛成立了一个“海水稻研发中心”

顾名思义

“海水稻”就是种植在海里的水稻

1986年时专家摘下野生海水稻的种子拿回去培育

现在1亩海水稻能收获100公斤粮食

可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却预言

“未来海水稻可以亩产300公斤”!

粮食是国家之本

它可能改变中国,甚至是整个人类的历史

今天聊斋爱读书就为大家推荐一本书

来看看粮食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重要作用

《王朝的家底》

《王朝的家底——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历史》

《王朝的家底》一书从经济学的视角来观察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通过对先秦至清中期金融史的梳理,来为广大读者解读钱粮对推动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历史这间大房子,经济就是它的地基。

纵观中国历史

粮食对推动历史和社会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就像书中介绍的那样

有了粮食,才有人口,有了人口,才有税收。古代中国最大的经济秘密是,税收大多来自农民,亿万个自耕农民上交的钱粮支撑起了中央王朝

一、粟的产生

想要从粮食中读懂中国历史

那我们就要从了解狗尾巴草开始

大家可别觉得狗尾巴草不就是一种野生杂草

怎么会成为一种粮食?

(狗尾巴草)

其实狗尾巴草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重要作物

也是粟的祖本植物

古代的夏朝和商朝曾经被称为

“粟文化”的王朝

从这也能看出粟这种家养狗尾巴草的重要地位

(粟)

二、小麦的种植

不过随着夏商朝代人口的增加

粟的产量就有点跟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了

这时,小麦就出现了!

但因为夏商身处北方地区

小麦没有充分的雨水灌溉

产量和粟相比反而没有什么优势

可到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小麦却种植得特别好

因为秦国拥有渭河冲积形成的关中平原

而且秦国人还修了一个郑国渠

解决了小麦的灌溉问题

为小麦普及种植打下了基础

这就让秦国一年四季粮仓充实

到了西汉,正是因为小麦的广泛种植

才有了后来的“文景之治”

后来到了唐朝更是小麦最辉煌的岁月

(小麦)

三、水稻的引进

唐朝后期小麦产量跟不上人口的增长速度

这个时候水稻就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但那时的水稻种植局限性太大

养活不了大量的人口

就在小麦无力养活中国人民的关键时刻

越南人民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他们“友情赞助”了一种优良的稻种

占城稻

(占城稻)

这种水稻有两个优点

第一点就是成熟期短,一年能种两次,这就提高了水稻的单位亩产量。

第二点就是适应能力特别强,耐旱,也不要求大量施肥,这就让人们可以在更多的土地上种植水稻。

这种水稻的出现后直接激发了宋朝的人口大爆炸

还将中国地大物博的优势都体现了出来

四、玉米、地瓜的传入

随着美洲大陆的发现

一些来自美洲的农作物传入了中国

直接改变了中国的社会

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玉米和地瓜

玉米

玉米适应力很强,并且产量更高,饱腹感更强。

地瓜

地瓜高产、抗旱,而且对环境影响小,还抗饿

印第安人提供的食物

不仅填饱中国人的肚子,还改善了中国人的伙食

而且从逻辑上来看

康乾盛世是建立在地瓜和玉米的基础上

如果没有地瓜和玉米

清朝哪里养得起日益增长的人口

可要是人口的数量不增长

朝廷收的皇粮就要大打折扣

那哪里还有清朝贵族驾着鸟笼捧戏子的潇洒呢?

这本《王朝的家底——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

你会发现和国家大事相比

钱和粮是更为底层,并且也更为本质的国之大事

当然,今天介绍的还不及书中内容的百分之一

更多的精彩还得靠大家自己来品读了!

文/岑凯丽

商务合作请联系邮箱:30918982@qq.com

Tags:康乾盛 居然是 米之上 责任编辑:yang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千年水稻 万年贡米 上饶自古产“.. [下一篇]抚顺县茂原模式让有机水稻成农民..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