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水稻二化螟防治措施
2015-07-22   来源:保定农批网 中国农业信息网 作者:一日一天   字体:【 】  浏览:104次   评论:0

二化螟又称钻心虫,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对水稻生产构成威胁,影响产量和品质。做好二化螟的防治,促进水稻丰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一、危害症状  分蘖期受一代幼虫危害,造成枯心苗和枯梢;孕穗、抽穗期受害造成枯穗和白穗;灌浆、乳熟期受害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秕粒多,易倒折。 

二、发生特点  在辽北一年二代,幼虫在稻茬和稻草内越冬,于5月上旬化蛹,下旬羽化,成虫晚间活动,有趋光性,喜欢在叶宽秆粗、生长浓绿的稻株上产卵;水稻分蘖期前卵多产在叶片正面尖端,拔节后多产在离水面2~3寸的叶梢上;6月中旬见一代幼虫蛀食叶梢,出现枯梢,7月上旬出现枯心,幼虫可转株危害,老熟后在茎秆或叶梢内化蛹,第二代幼虫8月上旬危害茎秆,出现白穗。 

三、综合防治  采取“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以种植抗虫品种为基础,以合理适时用药为关键,坚持栽培措施与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 

1.栽培措施防治  虫害严重田块秋收后的稻茬要集中销毁,清除田间有虫稻草,铲除田边杂草,减少中间寄主,消灭越冬幼虫,减少虫源。搞好秋整地,深翻25厘米,造成土壤环境优良。加强稻田的水肥管理,增施农家肥,重施硅肥,每亩施硅钙肥20~25公斤;移栽前大水泡田3~4天,在一代蛹高峰期(6月下旬)深水灌溉一周,减少二代虫源。 

2.物理防治  利用成虫趋光性,在二化螟蛾进入盛发阶段,采用黑光灯诱杀效果更好。 

3.人工拔除虫伤株  二化螟幼虫有先集中后分散转移的习性,在螟卵盛孵到幼虫转株前,将虫伤株拔除,带出田外沤肥,可消灭大量幼虫,防止转株危害。 

4.药剂防治  根据预测预报在一代幼虫孵化高峰期(6月下旬)后1周左右,发现枯梢率达3%以上时施药,每亩用20%三唑磷乳油100~150毫升,按说明兑水喷雾;在8月初见枯梢白穗时,每亩用18%杀虫双水剂200克或90%杀虫单50克对水50公斤喷雾或兑水100公斤泼浇。施药后保持3~5厘米浅水层5~7天以上。 

Tags:水稻二 责任编辑:一日一天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技术 [下一篇]我国有哪些水稻种植季?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