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技术
2015-07-22   来源:汉中农批网 科技信息报 作者:霞姨在哪儿   字体:【 】  浏览:88次   评论:0


1.策略性防治 做好冬闲田和田边杂草全面药剂防治,亩用40%毒死蜱(新农宝)100毫升加10%吡虫啉30~50克,对水40公斤喷雾,控制稻飞虱减少传毒来源。

2.防治适期 杂交水稻秧苗3~7叶期和大田初期是稻飞虱的传毒关键期,也是治虱防矮的主要适期,先在播种时每斤种子用吡虫啉10克拌种,秧田及早栽本田为治虫防病适期,在适期内带毒稻飞虱每平方米有1.5只或大田初期每丛0.2只,应立即做好药剂防治。

3.药剂防治技术 选用吡蚜酮、唏啶虫胺、毒死蜱等对口药剂,确立以秧苗3~6叶期和大田初期为用药防治关键期,在关键期内持续做好灰飞虱、白背飞虱第2、3代成若虫盛发前的防治。在发病流行区应增加药剂用量和防治次数,每次防治后残存虫量仍达到防治指标的应继续用药防治。为了提高控病效果,应实行统防统治,做到统一时间统一防治,确保大区域内有效控制。

4.应急补救措施 水稻移栽后20天内及时拔除病株(丛),就地入泥而埋,然后从健丛中掰出一半分蘖栽在病丛留下的空穴边,并适当加施速效肥,叶面稻博士80克,对水40公斤喷雾,有利稻苗早生快发,促使稻苗恢复群体生长,增强抗病毒能力。

Tags:水稻黑 责任编辑:霞姨在哪儿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文山州稻飞虱重发生 [下一篇]水稻二化螟防治措施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