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棉花留种田发生早衰原因及防治对策
2015-08-07   来源:宿州市农批网  作者:茂名新世纪   字体:【 】  浏览:117次   评论:0
随着棉花留种田的逐年种植,其早衰现象时有发生,已成为制约留种田棉花单产提高和品质改善的重要原因。

一、早衰原因

1.留种棉田连年重茬

植棉区多年连续重茬种植棉花,导致耕层有机质缺乏,不能满足土壤持续供肥效果。同时重茬造成土壤中病菌的积累及抗虫菌数量的减少,棉花根系正常生长受阻,从而影响棉花上部生长而导致早衰。

2.棉花根系早衰

宽膜及超宽膜的种植造成地膜棉主根分布浅,侧根多,根量大。据测查,0~35厘米土层根系量占总根量的85%,0~10厘米土层内的根量占总根量的35%。棉花生育后期,根量迅速下降,部分根逐渐衰老,根冠比小,根系活力下降,吸收肥力下降,对水肥需求敏感。此阶段如水肥供应不足,根系很快衰竭。尤其是蕾铃期的干旱或渍涝致使棉花生育不良,造成根系损伤,从而造成早衰。

3.营养供需失调

重施化学肥料,不施有机肥,重氮肥,轻磷肥,不施农家肥、钾肥和微肥,导致土地营养严重失衡。土地后劲不足,使棉株营养供应不均衡,不同生育期养分分配不匀衡,造成植物吸收养分失调,抗病能力明显下降而出现早衰。

4.大量使用地膜

地膜的逐年大量使用,严重影响了土壤的习性,使通透性和耕性下降,给根系吸收养分、水分造成了天然屏障,严重影响了施肥、灌水效果,使抗逆能力减弱,导致全层施肥施在地膜表面,影响了根系对肥料的吸收,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同时残膜也影响棉花田间出苗和根系的下扎。

5.病虫害的发生

棉花留种田常发生病害以枯、黄萎病为主。棉花发病后,导致养分供应受阻,影响棉花正常生长发育,从而造成棉花后期早衰。近年棉花品种繁多,个别品种本身抗病性和抗早衰性差,也是导致棉花早衰的一个原因。

6.管理措施不当

在适宜的播期棉种,可达到苗齐、苗全、苗壮、苗匀、壮苗早发的技术目标。若棉花播期过早,气温低,根系生长慢并且病害严重。前期坐桃早而多,导致中后期营养供应不足而发生早衰。棉花在苗期底墒不够的情况下,根系入土浅,侧根分布少,而到现蕾、开花、结桃以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一旦有足够的水分棉花会迅速生长,造成贪青晚熟,结铃过多,致使棉株自身营养失调,植株抗性降低,加之此时又是枯、黄萎病多发期,棉田易发生早衰。

7.灌水期缺水

棉花生育期需水苗期约占9.26%,蕾期11.38%,花铃期56.4%,吐絮期约占22.93%。棉花中后期遇到干旱天气,造成棉株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代谢,影响产量的形成,加速早衰。随着秋冬灌面积逐渐减少,滴灌技术的使用,滴灌水量小而次数多,也使根系在较小的范围内分布,棉花根系入土浅,侧根分布少,根系依赖性强,在遇不适宜的气候条件中,表现出较差的抗逆性和适应性而造成棉花早衰。

二、防治对策

1.轮作倒茬

棉花留种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排灌方便、前茬一致、地力均匀的田块。做到3~5年一倒茬,特别是粮棉轮作、苜蓿棉花轮作,效果明显,也可适当进行间作套种倒茬,及时清洁棉田,杜绝棉田残膜。同时轮作倒茬和棉田深耕,可改变棉田生态条件,改善土壤结构,减少菌源,增加土壤有机质积累,提高土地蓄水保肥能力,促进植株根系深扎,促使植株根深叶茂,健壮生长,防治早衰。

2.测土施肥

为了实现棉花的优质、高产、高效,结合当地缺氮少磷的状况,平衡施肥,氮磷配合使用。棉田氮磷比例1∶0.3~0.7。每公顷施基肥45吨。有机肥养分完全,在土壤中缓慢分解,以供应棉株需要,同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结构,有利于棉株根系发育,满足中后期对养分的需要。

化肥施用应按照稳氮、增磷、增钾、补微的原则。每公顷增施钾肥300千克、硫酸锌15千克、硼砂7.5千克。做到带好种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

3.残膜回收

棉花留种田应做到生育期适时揭膜,并利用春季整地和秋季犁地前做好搂膜和拾膜工作。逐渐减少棉田内残膜量,减轻污染,促进棉花根系下扎,防止棉花早衰。

4.综防病虫害

在棉花生育期,加大综合防治措施的力度,做好枯、黄萎病的预防工作。加强病虫调查,控制其扩大蔓延危害,发现病情及时处理。禁止过量喷洒粉剂和高浓度农药,以防损伤叶片,影响光合作用。杜绝使用有机磷农药,延长叶片功能期。尤其在棉花中后期做好棉蚜、棉叶螨、棉铃虫的综合防治工作,确保棉花正常生长发育,减缓衰老时间。

5.中耕松土

棉花苗期中耕1~2次,中耕深度14~16厘米,护苗带8~10厘米,中耕深度一次到位。中耕时做到不留隔墙,不起大土块、不拉沟、不埋苗、不铲苗,达到平、松、碎的质量要求。对土地板结的棉田,及时中耕破除板结,增强土地的通透性,促进根系下扎,保证棉花稳健生长。对地势较低的棉田,做到田间排灌畅通,防止雨后积水,并及时中耕松土,使棉根向纵深生长,从而增强棉花的抗逆性。

6.合理灌溉

膜下加压滴灌方式,为棉花正常生长发育提供了较好的土地环境,即可避免深层渗漏,又可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作物根间蒸发,使土壤基本无早涝的现象,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蕾铃脱落。为了防治棉花后期早衰,在7~8月中旬棉花花铃期如遇干旱应及时滴水,缩短灌溉周期,增强棉花抗早衰能力。棉花整个生育期滴水8~12次。每次每公顷滴水225~375立方米。根据土地墒情及生育期,确定适宜的停水时间,保证棉花不衰不旺,青枝绿叶吐白絮。

7.化调整枝

棉花生长前期以促为主,促进营养生长,搭好丰产架子,要促中有控,壮而不旺,避免营养生长过旺,造成疯长。后期以控为主,促控结合,即控制营养生长,又要控中有促,防止造成早衰。在水肥控制的基础上,适时合理进行化控,使棉花前期旺而健壮,后期稳健而不衰,坚持“早、勤、轻”的化学调控原则。及时打顶,坚持“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当可见单株果枝为8~9台即可打顶,打顶后保留7~9台果枝。打顶时要求把棉株两侧的顶尖一齐打掉。适时整枝,一般要求在8月10日以花为界,清除棉株顶部多余部分,8月15日前全部结束。
Tags:花留种 田发生 责任编辑:茂名新世纪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棉花后期田间管理的主要措施 [下一篇]棉花死棵的对症防治技术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茂名新世纪 茂名新世纪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74 个
性别:保密
mmxsj@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棉花种植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施肥是棉花管理中最复杂的问题
· 棉花花铃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关键时期
· 确保上部花蕾不受害棉花遭受涝害后
· 对棉花枯黄萎病可采用30%恶霉灵1000倍液、或80%..
· 同时棉花恢复生长后
· 棉花现蕾期不旱不滴水,旱象如何判断呢?
· 严重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
· 以水调肥花铃期是棉花叶面积最大时期

最新文章

· 施肥是棉花管理中最复杂的问题
· 确保上部花蕾不受害棉花遭受涝害后
· 严重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
· 棉花根系活力下降
· 以水调肥花铃期是棉花叶面积最大时期
· 保证后期棉花蕾铃生长充足的养分
· 棉花花铃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关键时期
· 同时棉花恢复生长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