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心急如焚:临近成熟,小麦大面积“生锈”,还有救吗?
2017-05-14   来源:凉山农批网  作者:萌萌女   字体:【 】  浏览:158次   评论:0

心急如焚:临近成熟,小麦大面积“生锈”,还有救吗?

2017年5月12日,陕西蓝田县玉山镇临近成熟的小麦大面积爆发了条锈病。村民在地头看着大面积发病的麦子干着急。

心急如焚:临近成熟,小麦大面积“生锈”,还有救吗?

距离6月初麦收不足一个月,然而陕西省多地的小麦却暴发了条锈病,村民们担心今年绝收。

心急如焚:临近成熟,小麦大面积“生锈”,还有救吗?

本应绿油油的麦田,放眼望去却泛着黄色。村民翟师傅随手拔下一片小麦叶子,用手轻轻一抹,再伸出手时,已是满手黄锈。“就像铁锈。这小麦患了条锈病,减产是肯定的了,就怕到时候颗粒无收。”翟师傅说

心急如焚:临近成熟,小麦大面积“生锈”,还有救吗?

2017年5月12日,蓝田县玉山镇 临近成熟的小麦大面积爆发了条锈病。 手一摸,真的很像铁锈。

心急如焚:临近成熟,小麦大面积“生锈”,还有救吗?

看着发病的麦子,不少农民心急如焚。

心急如焚:临近成熟,小麦大面积“生锈”,还有救吗?

其实不单单是蓝田县,早在4月中旬,陕西省农业厅办公室就对各市区县农业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据5月3日统计,汉中、安康、商洛、宝鸡、咸阳、西安、渭南7市63县(区)发生了小麦条锈病情况。发生面积达724.81万亩,占到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44%。

(华商报记者 陈团结摄 文 谢涛)

思考:

条锈病大爆发

因为人工短缺,防治效率低

发现了也来不及防治

一问:那么植保飞防是不是该有更大的用场?

为什么没提前考虑植保无人机?

安徽、湖北、河南、山东等地五一前后都在用植保无人机防治条锈病。

二问:小麦再有20天都成熟了,现在无人机防治还有没有必要?如果有,相关方,是不是要抓紧联系展开?如果已经晚了呢?

三问:条锈病会造成什么危害?

减产是肯定的了,灌浆期,产量形成的关键时候,大药是控制其蔓延,不打药可能会大面积扩展,甚至绝收!

四:一个河南的朋友说,今年他们那的小麦可能全“黄”了,要大幅减产,甚至绝收,要改变老百姓的思维,太难了!看来专业化的统防统治植保服务组织很关键,而且一定要提前预防!

(农资与市场新媒体)

科普: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之一。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是中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主要发生在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山西、甘肃、四川、湖北、云南、青海、新疆等地。

心急如焚:临近成熟,小麦大面积“生锈”,还有救吗?

特征:苗期染病,幼苗叶片上产生多层轮状排列的鲜黄色夏孢子堆。成株叶片初发病时夏孢子堆为小长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褐色粉状物;小麦近成熟时,叶鞘上出现圆形至卵圆形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鲜黄色粉末,即夏孢子。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短线状,扁平,常数个融合,埋伏在表皮内,成熟时不开裂,别于小麦秆锈病。

小麦条锈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尚未发现病菌的转主寄主。其侵染循环可分为越夏、侵染秋苗、越冬及春季流行四个环节。小麦条锈菌在中国甘肃的陇东、陇南、青海东部、四川西北部等地夏季最热月份旬均温在20℃以下的地区越夏。秋季越夏的菌源随气流传播到中国冬麦区后,遇有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即可侵染冬麦秋苗,秋苗的发病开始多在冬小麦播后1个月左右。秋苗发病迟早及多少,与菌源距离和播期早晚有关,距越夏菌源近、播种早则发病重。当平均气温降至1~2℃时,条锈菌开始进入越冬阶段。

发病原因及危害

一月份平均气温低于-6~-7℃的德州、石家庄、介休一线以北,病菌不能越冬,而这一线以南地区,冬季最冷月均温不低于上述温度的四川、云南、湖北、河南信阳、陕西关中、安康等地则可以菌丝状态在病叶里越冬,成为当地及邻近麦区春季流行的重要菌源基地。翌年小麦返青后,越冬病叶中的菌丝体复苏扩展,当旬均温上升至5℃时显症产孢,如遇春雨或结露,病害扩展蔓延迅速,引致春季流行,成为该病主要为害时期。在具有大面积感病品种前提下,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成为流行的两大重要条件。如遇较长时间无雨、无露的干旱情况,病害扩展常常中断。因此常年发生春旱的华北发病轻,华东春雨较多,但气温回升过快,温度过高不利该病扩展,发病也轻。只有早春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又有春雨的条件发病重。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但大面积种植具同一抗源的品种,由于病菌小种的改变,往往造成抗病性丧失。

防治方法:

该病是气传病害,必须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小麦条锈病是长期影响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严重生物灾害,病害一般流行年份小麦减产10%-20%,特大流行年份减产可达60%以上,甚至使小麦几乎没有收成。根据菌源数量、天气条件及品种布局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2011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约3000万亩。其中,川西北、陇南、陕南、豫南、新疆大部、宁夏晚熟麦区等地将中等或偏重流行。近期在四川绵阳、湖北十堰、陕西汉中等地调查发现,小麦条锈病已出现较大的中心病团。由于条锈病流行性和传染性极强,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病害繁殖扩散速度非常快。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条锈病将陆续进入发生危害盛期。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将病害防控列入夺取夏粮丰收的关键措施,加强病情监测,采取进行分区防治策略,选用高效药剂品种,及时防治病害流行,确保小麦丰收。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在缺少抗病品种或原有抗病品种抗锈性丧失,又无接班品种的麦区,需要进行药剂防治。我国先后使用对锈病有效的杀菌剂有敌钠酸、敌锈钠、氟钡制剂、氨基磺酸钙、氟硅脲、萎锈灵、灭菌丹、代森锌等。①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03%(有效成分)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拌麦种150kg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g拌麦种50kg。

春季叶面喷雾小麦拔节至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2%~4%,严重度达1%时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油或12.5%特谱唑(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做到普治与挑治相结合。小麦锈病、叶枯病、纹枯病混发时,于发病初期,667m^2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0~35g,对水50~80L喷施效果优异,既防治锈病,又可兼治叶枯病和纹枯病。

编辑:农资与市场新媒体

Tags:成熟 生锈 责任编辑:萌萌女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小麦一喷三防时间及技术 [下一篇]小麦灌浆期管理技术措施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