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小麦种植五项关键措施
2017-07-29   来源:张家口农批网  作者:噩梦之王   字体:【 】  浏览:456次   评论:0

小麦种植五项关键措施

(一)提高整地质量
2008年冬季和2009年春季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小麦受旱,部分地块发生黄苗死苗现象,但是也有播种基础好的麦田受旱很轻。调查发现,播种前耕翻后或旋耕后进行耙压,或小麦播种后经过镇压的麦田,麦苗生长正常或受旱很轻;旋耕后没有耙压,播种后也没有镇压,造成耕层土壤暄松,很快失墒,影响次生根喷发,冬季透风,根系受冷受旱,死苗较重。因此,耕后耙压和播种后镇压是保苗安全越冬的重要环节。现代小麦生产管理过程简化,重在抓好播种这一环节,奠定苗全苗壮的基础,对夺取小麦丰收至关重要。
耕作整地的目的是使麦田达到耕层深厚,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协调,土壤松紧适度,保水、保肥能力强,地面平整状况好,符合小麦播种要求,为全苗、壮苗及植株良好生长创造条件。我国气候条件复杂,土壤类型繁多,种植制度多样,因此麦田播前耕作整地技术种类较多,各地可因地、因条件制宜选择适宜的耕作整地技术。总的原则是以耕翻(机耕)或少免耕(旋耕)为基础,耙、耱(耢)、压、起垄、开沟、作畦等作业相结合,正确掌握宜耕、宜耙等作业时机,减少耕作费用和能源消耗,做到合理耕作,保证作业质量。
一是耕翻。耕翻可掩埋有机肥料、粉碎的作物秸秆、杂草和病虫有机体,疏松耕层,松散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连续多年种麦前只旋耕不耕翻的麦田,在旋耕的 15厘米 以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影响根系下扎、降水和灌溉水的下渗,应旋耕3年,耕翻1年,破除犁底层。
二是少免耕。以传统铧式犁耕翻,虽具有掩埋秸秆和有机肥料、控制杂草和减轻病虫害等优点,但每年用这种传统的耕作工序复杂,耗费能源较大,在干旱年份还会因土壤失墒较严重而影响小麦产量。由于深耕效果可以维持多年,可以不必年年深耕。为此,对于播种前的土壤耕作可以2-3年深耕一次,其他年份采用“少免耕”,包括旋耕,或浅耕等。
三是耙耢、镇压。耙耢可破碎土垡,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实,减少蒸发,抗旱保墒;在机耕或旋耕后都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耙地。近年来,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旋耕面积较大,旋耕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如果不耙耢以后再播种,会发生播种过深的现象,形成深播弱苗,严重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造成穗数不足;还会造成播种后很快失墒,影响次生根的喷发和下扎,造成冬季黄苗死苗。镇压有压实土壤、压碎土块、平整地面的作用,当耕层土壤过于疏松时,镇压可使耕层紧密,提高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根系及时喷发与伸长,下扎到深层土壤中,一般深层土壤水分含量较高较稳定,即使上层土壤干旱,根系也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到水分,提高麦苗的抗旱能力,麦苗整齐健壮。因此,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小麦播种后应该及时镇压。
(二)选用良种
良种是在原有亲本遗传特性的基础上,于一定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下选育而成的,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只有当环境条件充分满足或适合品种的生态、生理和遗传特性的需求时,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良特性的增产潜力。所以,在生产中应根据本地区的气候、土壤、地力、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等,选用最适宜的良种种植。
一是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气温条件选用冬性、半冬性或春性品种。近几年黄淮冬麦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是:有的地方半冬性品种种植的区域偏北,经常出现冬前发育过快,在冬季或早春遭受冻害的现象,在生产中应予以重视。
二是根据生产水平选用良种。如在旱薄地应选用抗旱耐瘠品种;在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的旱肥地,应种植抗旱耐肥的品种;而在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田,应选用丰产潜力大的耐肥、抗倒品种。
三是根据不同耕作制度选用良种。如麦、棉套种,不但要求小麦品种具有适宜晚播、早熟的特点,以缩短麦、棉共生期,同时要求植株较矮、株型紧凑,边行优势强等特点,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
四是根据当地自然灾害的特点选用良种。如干热风重的地区,应选用抗早衰、抗青干的品种;锈病感染较重的地区应选用抗(耐)锈病的品种;南方多雨,渍涝严重的地区,日照少,穗分化时间较长,宜选用抗(耐)赤霉病及种子休眠期长的品种。
五是籽粒品质和商品性好。包括营养品质好,加工品质符合制成品的要求,籽粒饱满、容重高、销售价格高。
六是选用良种要经过试验、示范。在生产上既要根据生产条件的变化和产量的提高,不断更换新品种,也要防止不经过试验就大量引种调种及频繁更换良种;在种植当地主要推广良种的同时,要注意积极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并做好种子繁殖工作,以便确定“接班”品种,保持生产用种的高质量。
(三)适墒播种
小麦播种时耕层的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5%-80%。在适宜墒情的条件下播种,能保证一次全苗,使种子根和次生根及时长出,并下扎到深层土壤中,提高抗旱能力,所以小麦播种前墒情不足时要提前浇水造墒。
(四)适期播种
小麦适期播种可以充分利用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形成健壮的大分蘖和发达的根系,制造和积累较多的养分,增强抗逆力,为提高成穗率、培育壮秆大穗奠定基础。这是小麦大面积均衡增产的重要措施。小麦的播种期因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生产条件和品种特性等不同而有显著的区别。
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冬小麦播种适期有很大差异。实践证明,冬小麦播种适期与气温关系密切,一般冬性品种播种适期为日平均气温16 - 18℃,半冬性品种为14 - 16℃,春性品种为12 - 14℃。具体确定冬小麦播种适期时,还要考虑麦田的肥力水平,病虫害和安全越冬情况等。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小麦主产区常常处于暖冬的气候条件,在过去认定的播期播种,常常出现小麦冬前旺长,春性和半冬性偏春性品种发育进程加快,冬季和早春冻害时有发生,为应对气候变暖的形势,冬小麦的播种适期应该比过去的适宜播种期适当推迟,但是,推迟几天合适各地应通过播期试验和理论计算相结合来确定。
(五)适量播种
目前,我国各类冬小麦麦田,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播种量偏大的问题,造成群体偏大、冬前和春季旺长,茎秆细弱,易于倒伏,穗多穗小,易于早衰,产量不高等问题。确定合理的播量可以获得适宜的基本苗数,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处理好群体与个体的矛盾,是协调小麦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关系的重要环节。掌握的原则:一是品种特性,主要指分蘖力、分蘖成穗率和适宜亩穗数;二是播种期早晚;三是土壤的肥力水平。一般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播期较早和土壤肥力较高的条件下,基本苗宜稀,播种量宜少些。

Tags:项关键 责任编辑:噩梦之王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专家深入田间指导小麦春管 [下一篇]2013年安阳县小麦春季管理技术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