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小麦播种适期合理选择
2015-07-22   来源:广州农批网  作者:就见未来   字体:【 】  浏览:150次   评论:0
小麦的播种适期,一般是指秋季昼夜平均气温稳定降到18-15℃时播种为宜。在此范围内,先播半冬性品种、后播春性品种。可利用秋冬适宜的温光等自然条件,冬前形成壮苗,有利于安全越冬,提高分蘖成穗率和粒重。眼下正值小麦播种关键时节,全省小麦自北向南已开始播种。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对播种期的要求,针对农民朋友们普遍关心的小麦适期播种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根据不同地区和茬口选择适宜类型的小麦品种。 

1、淮北地区,该地区的旱杂粮如大豆、芝麻、玉米等早茬作物已在9月中下旬收获,在小麦秋种品种选用上以半冬性品种为主,并适当增加弱冬性品种的比重,以充分利用早茬口良好的墒情和光热资源,实现早播高产。对于山芋、棉花等腾茬过晚的地块,选择春性品种种植。 

2、淮北中南部、沿淮地区,可根据茬口早晚,种植半冬性品种或春性品种。由于今年气候条件较好,可适当增加半冬性品种的种植面积。 

3、江淮地区,以春性品种为主。 

二、根据品种类型,安排适宜的播种期。不同类型的品种有不同的适宜播种期要求。其中弱冬性品种可提前到9月底,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春性品种推迟到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高产栽培一般要求在适宜播期范围内争取早播,但一些综合性状好、但抗冻性较差的春性品种,如郑麦9023、皖麦33等应特别注意防止过早播种。 

三、配套栽培技术。对于淮北早茬口的地区,可重点推广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和氮肥后移技术。精量、半精量播种,有利于促进小麦越冬前的有效分蘖,形成多穗与大穗;“氮肥后移”,可增加蛋白质含量,提高小麦质量。沿淮、江淮地区,要重点推广稻茬麦浅旋耕机条播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平衡施肥技术等节本增效技术,可在茬口紧张时争取季节,确保适时播种、出苗,提高产量和品质。  
  
Tags: 责任编辑:就见未来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抓好麦田管理 培育越冬壮苗 [下一篇]新品推介:小麦新品种――郑麦0..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