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的文章中我曾经提到过,我们植保人、农资人的责任就是保证作物丰产又丰收。在生产中我们经常会接到农民朋友们的求助,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会跟随农民到田间进行现场病害诊断,并提出解决方案。有时,田间的病害情况较为复杂或少见,还需要采样并进行实验室检测,但更多是要求我们在田间尽快的进行初步并较为准确的诊断。 在说病害诊断之前,我想先对病害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类和描述,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在生产上,我们习惯上把作物的不正常生长称为作物的病害,作物病害在植物病理学上有着精细准确多样的分类。而在本文中,只简单介绍一种分类方式,就是“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其实这种分类方式我认为在生产中的应用是较为广泛的,而且对我们正确选择药剂、追施肥料、改善栽培方式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那什么是“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呢?我想先说一下“非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是指不是由于病菌造成的病害,一株植物得病后一般不会传染给其他的健康植株。非侵染性病害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环境条件不适、肥水管理不当、作物遭受药害等。该类病害有以下主要特点: 1、病害突然发生,发生面积大,发生时间短,各植株同时发病且发病程度相似;多由于环境污染或冻害、热干风、日灼等气候因素造成。 
柑橘遭受日灼 
蔬菜霜冻 2、若有明显的褪绿、枯斑、卷曲或者灼伤,多集中在各病株某一部位,且在历年生产中未见此病,那么可能是农药对作物产生药害或者化肥使用不当所致。 
大豆草甘膦药害 3、病害仅在某一个品种上大面积发生,表现为生长不良或系统性的一致症状,多为该作物品种遗传缺陷所致。 4、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元素,会表现褪绿、植株柔弱萎蔫、不能结实等症状。在植株老叶和新嫩叶上较为常见。 
植物缺素症状 综上,非侵染性病害患病植株上没有明显的病征(病菌的菌丝或者菌脓等),常大面积短时间内同时发生,病株症状基本相同且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该类病害的防治方案可根据其发生原因制定,本文主要介绍诊断方法,各类原因导致的不同非侵染性病害的具体防治方法会在以后的文章中详细介绍。 说完了“非侵染性病害”,我们再认识一下“侵染性病害”,该类病害是由植物病原生物导致的一类病害。该类病害有较为明显的发生发展传染的过程;当作物品种或者环境条件不同时,病害的发生程度也不同;在病害发生田块可见发病程度不同的植株并且有明显的发病中心(这一点是区分该类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的重要依据之一);而且侵染性病害可以在受病植株表面或者体内发现病原生物体,这也是准确诊断侵染性病害的必要措施。常见的侵染性病害有真菌(卵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及类病毒病害、植物线虫病害以及寄生性种子植物5类: 
1、真菌(卵菌)病害:由植物病原真菌(卵菌)所致,具明显的病征,可见比较明显的霜状物、霉状物、颗粒状物、点状物、瘤状物、疮痂状物等,症状包含几乎所有类型。 
黄瓜霜霉病(霜状物) 
辣椒炭疽病 轮纹状病斑 2、细菌性病害:该类病害由植物病原细菌所致,常见症状为萎蔫腐烂或畸形,初期病斑常现水渍状,中心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并随之扩张,病处破裂常溢出菌脓,干燥后产生菌胶或者菌膜,镜下检查有喷菌现象。 
白菜软腐病是一种常见的细菌病害 3、植物病原线虫病害:该类病害主要由植物病原线虫所致,症状上多表现为植株矮化、黄化,茎、芽、叶坏死。在被害植株病处会产生虫瘿、孢囊或者根结。严重时会导致缺苗断垅。 
根结线虫根部危害状 
水稻干尖线虫危害状 4、寄生植物病害:由寄生性植物寄生于作物而导致作物生长发育不良,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在生产上此类病害较易诊断。 
大豆菟丝子 
向日葵列当 5、病毒病害及类病毒病害:此类病害较上述几种病害不易诊断,此类病害没有明显的病征,感病植物症状上多表现为花叶、明脉、环斑、耳突、斑驳、蚀纹、矮缩,在生产上此类病害还极易与非侵染性病害混淆。诊断此类病害一方面可根据症状表现结合经验判断,另一方面需要复杂的实验室检测进行准确诊断。 
辣椒病毒病 
烟草病毒病 以上就是侵染性病害的特征,在生产中,要根据不同的病原物选择不用的药剂(杀真、卵菌剂,杀线虫剂,细菌治疗剂,病毒治疗剂等)进行防治,才能达到好的防治效果。总体来说,无论是对于侵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在多数情况下,正确的诊断还要求作详细和系统的检查,而不仅仅是根据外部表现的症状。 
在了解了病害的类型后,我们再讨论一下诊断步骤(这里仅说明大致步骤,各步骤的具体方法在以后文章中再讨论): (1)田间识别症状,并作出较为细致准确地描述; (2)向农民询问病史与相关生产经验; (3)采集样品并进行检验(镜检与剖检等); (4)必要时进行专项检测; (5)调查核对资料,并做出诊断报告; (6)记录备案。 
而在实际生产中,作物病害的发生情况往往复杂多样,在我们的田间诊断中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一、植物病害症状具有复杂性,有时不同病原物在某一时期造成的症状极为相似(例如烟草赤星病与野火病,黄瓜角斑病与霜霉病等),在诊断时要细致观察,并结合多方面的特点去综合判断; 二、作物常因品种的不同或感病器官的不同,而使症状表现有一定的变化;这一点在生产上很常见,比如抗病品种对于某种病原物产生的症状仅表现为斑点,而对于感病作物则表现为大面积坏死斑;番茄灰霉病在叶片、花托和果实上也表现不同的症状等; 三、病害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过程(多指侵染性病害),在不同的发病时期,症状表现也不同; 四、环境条件对病状和病征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湿度对病征的产生有显著的作用,比如很多真菌病害在湿度大时会产生大量霉层、颗粒状物等。 五、有时作物还会遭受多种病菌的复合侵染,要注意辨别与区分。 六、要注意识别并发症(例如:如小麦蜜穗病菌由小麦粒线虫传播,当小麦发生粒线虫病时,有可能伴随发生蜜穗病)和继发症(例如:红薯受冻后,贮藏期发生软腐病)。 综上就是作物病害识别和诊断中的一些要点和步骤,当然田间诊断一定要注意理论联系实践,经常积累总结,诊断不可妄下定论,结果要留有余地。由于文章篇幅受限,对于一些概念和具体方法会在以后的文章中再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 更多农业热点新闻,更实用的农业技术,更色彩的农人生活趣事尽在”农医生日报”微信公众号(微信号:newsonline1 ←长按可进行复制呦) 【农医生】APP 最快、最好用、最科学的病虫草害诊断APP!一张图片+一段描述=病虫草害解决了。是业务员的农技神器!推广员的服务神器!农资老板的随身顾问!(请到各大应用市场或手机助手下载“农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