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农村土地承载着3个功能:就业、生存和财产功能。每家每户都分有土地,生产主要依靠人工劳动力,但规模往往较小,且多半靠天吃饭,抗风险能力很弱;当时的政策补贴主要以撒胡椒面式的普惠式为主。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分散而主要依靠劳动力的生产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当前国家经济的总体发展速度。于是,农业改革成为必然。农业要强,农业人要致富,农民要脱贫,还得要在土地上做文章。土地是农村唯一的资源,只有土地资源盘活了,才能真正释放农村的发展活力。 
盘活土地,国家政策作出了几个调整! 改变土地的经营形式 从松散化、碎片化到规模化、机械化 将松散、碎片化的土地集中起来,用机械生产代替人工,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同时,这也是现代农业的本质。 改变政策补贴方式 重点突出经营能力,重点支持有盈利能力的主体 普惠式补贴不能调动更多积极性,现代农业需要有更多的新型主体来带领。于是,补贴方式转变为重点补贴给生产(养殖)大户,农企、合作社等这些起到带动作用的农业经营主体。 放开土地抵押贷款 使更多资金用于搞活经营 以前土地无法变现,只是一种物性财产,但当放开土地活力,让土地真正能变现。但变现不是最终目的,贷到的钱是为了最终用到农业经营中,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 
现代农业赚钱的核心关键! 
从上图可以看出,集中土地搞规模是为了利于更好的经营;而补贴扶强不扶弱,也更多支持有盈利能力,经营能力的主体;金融信贷全面放开,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大力度支持经营,搞活经营。那么,也就是说,农村土地要想盈利赚钱,其关键不在于流转,而在于如何盘活,如何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