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席卷大江南北,大地一片雪白,回眸间,已在农业这个圈里沉浮了5年有余,感受着农业这个行业的酸甜苦辣。从蔬菜到药材,一季、一茬、一循环,流走的时间,终究回到了起点。 民以食为天,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经济传循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的今天,农业依旧没有过多的变化,在资本大量涌进农业,操纵市场的今天,农业依旧没有激起多大的涟漪,以湖南为例,依旧以水稻为主,承担着商品粮储备采集源头,农产品初代的原始生产,在产能输出与种植结构上缓慢前行。作为一个人口14亿的泱泱大国,食物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种植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作为一个农业从业者基数庞大的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迫在眉睫。农业作为基础,首当其冲,当工业发展辉煌时,大量劳动力的输出,导致大量土地的荒废与闲置,当工业增长疲软以低于农业增长时,资本涌进农业操纵市场,如同圈地运动般,各种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化运作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农业结构中,无形中成本的增加,市场的混乱,何尝不是又一次农业灾难。 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省一号文件,必是三农。在产出与投入比例失调的推动下,关于需求与供求的矛盾尤为凸显。政策的扶植力度逐年增加,可产能结构依旧没有进行优化,种植模式的改进缓慢,创新依旧是个噱头。 随着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出现市场疲软,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世界工厂的重心南移,失业人员的增多,回归农业的人数逐年上升,市场与生产的脱节,中间环节的沉珂,利润点的层层累加,造成的农产品损耗与居民生活成本的增加,生产把控着市场波动,而不是市场供求影响着生产等问题的出现,农业的发展依旧艰辛,其中中国特有的国情与地理地貌让问题特别凸显。在农业的农耕操作模式,种植产业结构的多元化,种植品种的研究创新,生产机械化、规模化及农产品深加工、现代化管理模式、资源共享信息化等方面依旧是农业当前的发展主题。 以粮食、蔬菜生产为主,经济作物生产为辅,优化种植结构,合理安排土地耕种,优化种植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建立采购交易平台,整合供求信息,实施信息资源共享减少农产品损耗;简化采购流程,直通生产基地与交易市场;加快品种创新与产品的更新换代,整合资源,提高效益,调动从业者兴趣,增加从业者收入。而不是单靠政府政策扶持,一味的迎合政策喜好而盲目的投入农业。 农业是个圈,以市场带动源头,以源头供应市场,还原一个清澈的农业供求圈是所有农业这的追求,保障民生安居,社会稳定是所有农业者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