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最近一段时间,我国牛肉市场非常不平静。美国牛肉来袭,在消费者、经营者、生产者心里都掀起了不同程度的波澜,价格、品质、产业冲击等成为热议话题。 //美国进口牛肉冲击有限// 数据显示,美国进口牛肉并没有人们预想的那么便宜。从一些网络销售平台可以看到,美国牛肉价格并不亲民,一斤至少百元以上,并不是像之前风传的那样“一斤十元”。 
实际上,我国这次允许进口的美国牛肉需满足多重条件,包括月龄、可追溯养殖记录、不得检出我国法律法规禁止的非天然产生的兽药、促生长剂、饲料添加剂和其他化合物等。再加上各种税及通关代理等费用,价格优势并不突出。所以,放开美国牛肉进口对我国市场冲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中国已成为全球牛肉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也是全球第二大牛肉进口国。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牛肉市场增长空间巨大,随着牛肉消费从少数民族为主转为全民性消费、从区域性消费转为全国性消费、从季节性消费变为全年性消费,未来几年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那么,为什么肉牛从业者还是普遍感觉到了压力?这个压力来自我们自己,国内肉牛养殖效益不高,才是容易被大家忽略,却又是致命的问题。 //中国肉牛产业挑战重重// [技术落后] 我国肉牛产业既是传统行业,又是新兴产业。产业发展起步晚、底子薄,生产方式总体落后。既缺乏有效的品质管理体系,又缺乏科学化的繁育体系。 
肉牛产业一直是畜牧业的短板。肉牛在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养殖中的比例是最低的,分散养殖仍占有主导地位。与美国、加拿大等肉牛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无论是产业的集中度、养殖规模、人均养殖头数、饲料转化效率、技术应用和管理方面,中国肉牛产业都存在明显差距。 [观念问题] 首先,我国不少从业者还是传统思想,认为养牛很简单,其实不然。 另外,人才的观念也需要转变。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愿去养牛,更愿意在城市工作;而在国外,常常祖祖辈辈几代人都从事这一个行业,高学历人才也甘愿在牛场养牛。 【致富点评】 当前,我国正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上进口牛肉的倒逼,双重作用之下,我国肉牛产业必须加速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步伐。 对策一 因为发达国家的肉牛产业多数已经实现了现代化,观念技术方面也是遥遥领先,所以加强国际间产业合作,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快速提升国际竞争力尤为必要。 
我国亟需建立从饲料、带犊母牛、育肥牛,到屠宰加工、牛肉消费的整个肉牛生产体系,可以借鉴北美、南美、欧洲、澳大利亚的模式,总结他们的经验教训。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照搬,具体实施要形成中国自己的特色。 对策二 国外专家还建议,我国肉牛产业应该参考国际标准,在饲养、分割、销售等各环节,尽快制订自己的标准。尤其是面向消费者建立的评价机制,适合我国牛肉市场,有利于产业的规范发展。 对策三 我们不仅要进口牛肉,还要引进技术、引进智力和人才,甚至资金,国外企业可以到我国来发展,我们的企业也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平台和机制到国外去发展,实现产业共赢、产品互通。 实习编辑:田梦 编辑:张程 责任编辑:张磊 找到我们: 微博、微信名都叫《致富帮》 《致富青年帮》广播节目收听: 中波收听:AM720(华北、华东部分地区) 网上收听:央广网(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帮,助您 打开财富之门,点亮人生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