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郑糖牛市不改,政策调控成关键
2015-06-11   来源:无锡农批网 南方财富网 作者:陈健   字体:【 】  浏览:41次   评论:0

2014/2015榨季国产糖生产已全部结束,由于大幅减产,国内主产区库存压力减小,糖厂挺价惜售,产销区价差逐渐收窄。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逐渐转向终端消费与加工糖的生产进度上。6月底,广西地区临储的191万吨食糖将投放市场,且配额外进口糖逐渐到港,原糖加工企业销售心态是否会受到影响?怎样看待后期进口政策?6月1—5日,笔者走访了中国前三大原糖进口加工企业及贸易商,进行实地调研。

销售清淡,原糖加工企业开工率偏低

笔者走访了星光糖业、凌云海糖业、营口北方糖业三家原糖加工企业,三家企业总产能占全国原糖加工总产能的三分之二,通过一周的调研,我们对国内原糖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总结为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与国内主产区情况类似,近期原糖加工企业销售同样清淡,三家企业销量同比均出现下滑,此前市场期待的夏季消费高峰并未到来。主要原因如下:

1.终端消费企业今年年初计划的食糖采购均价较低,部分企业全年食糖计划采购均价仅为4800元/吨左右。而今年一季度末以来糖价上涨速度远远超出企业预期,令企业采购意愿转弱,仅随用随买。

2.由于国内外食糖价差逐渐扩大,今年终端企业开始尝试自主进口国外成品糖,分流了部分国内白糖销售的市场份额。调研中我们看到了企业的一些仓库中囤放着来自泰国、危地马拉的进口白糖。

不过,放眼2014/2015整个榨季,我们估计白糖进口量大约60万吨,其中粗略估算终端企业总进口量仅占三分之一左右,这相比于2014/2015榨季1500万吨以上的国内消费量来说微乎其微,因此本榨季自主进口成品糖的影响并不太大,仅在今年二季度、三季度白糖集中到港时,影响下游采购需求。但下榨季政府对终端企业自主进口政策的松紧情况值得市场关注。

3.实体经济增速下滑,食品饮料消费增速放缓,尤其是限制“三公”消费之后,食糖产业下游消费受到明显抑制。加之近几年居民饮食结构发生转变,对含糖量高的食品、饮料消费偏好逐渐降低,长期来看,食糖消费增速在下降,我们预估全国食糖消费增速目前仅为2%左右。

第二,相比于短期的销售不旺,原糖加工企业更关注的是原料受限问题。在进口管控之下,三家龙头企业每家原糖进口额度只有20万—35万吨,原料不足令企业开工率下滑,目前除营口北方糖业30万吨旧生产线满负荷生产之外,凌云海与星光糖业开工率均不到30%。企业可用原糖库存并不多。

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这三家大型原糖加工企业对于政府的调控政策均持热烈拥护态度,虽然其产量下降,但进口管控令糖价重回上升趋势,企业摆脱了去年亏损的局面,盈利可观,因此原糖加工企业对于下榨季政策调控持支持态度。但在下榨季继续减产的情况下,供需缺口增大,部分企业预期下榨季进口量相比本榨季会增加,同时政策变化的不确定性仍然是糖企担忧的风险点。

第三,由于可加工的原糖库存不多,加之企业长期看好后市,原糖加工企业目前挺价心态明显,并不急于销售。营口北方新建的100万吨生产线将于7月1日正式投入生产,但预计初期开工率不高,短期对市场的压力不大。

第四,目前国际原糖价格处于低位区间,原糖加工企业已经开始逐渐采购下榨季原糖。考虑到原糖价格连创新低,而下榨季进口控制额度基本不会少于本榨季,因此企业选择在低价时逐步购进原糖。在此过程中,有保税仓库的企业操作的灵活性充分显现,企业可以选择在低价时购入原糖,待需要生产时再进行报关,既节省了资金成本又能自主决定采购时机。但倘若企业大量采购了原糖,是否会带来一定资金压力?目前尚不得而知。未来原糖市场继续下跌的风险主要在于汇率的不利变动。

Tags:郑糖牛 成关键 责任编辑:陈健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油脂油料近日延续触底反弹 [下一篇]国都期货(月报):厄尔尼诺确定 油..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