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以来,国内稻米市场季节性特征逐步开始显现,各地购销市场购销相对活跃,稻米价格整体呈现回暖态势,但品种间、区域性表现仍不同。其中粳稻米价格稳中有涨,特别是南方产区受洪涝灾害,粳稻价格已经达到历史高位,而优质大米价格依然坚挺;同时随着销区储备早稻采购价格不断上升,使得产区收储企业进一步抬高早稻收购价格,且市场相持格局有所缓解,收购进度有所加快,部分产区出现阶段性收购高潮。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稻米市场即将进入季节性消费旺季,同时受大豆、豆油及副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稻米价格上涨动力也在日趋增强,预计后期国内稻米价格将继续坚挺向上。
东北产区需求平稳收购清淡,稻米市场价格涨跌互现
近期东北地区水稻收购依然平淡,市场需求平稳,稻米加工企业生产数量有限,加工企业开机减少,同时收购粮源继续下降,多数有价无市,稻米价格多数地区稻米价格略显平稳,局部地区价格涨跌互现。据市场行情监测显示,目前吉林松原地区大型企业稻谷收购已经结束,只有少数加工厂在收购,收购价在1770—1820元/吨,集中价1795元/吨,与上月相比上涨30—50元/吨,上涨幅度为1.7%。从销售情况看,稻谷销售出库价1810—1850元/吨,集中价1830元/吨,与上月相比上涨20—30元/吨,涨幅为1.1%;白山地区稻谷收购价依然1740—1800元左右。粳稻销售速度缓慢,出库价1640-1800元/吨,但出库量极少。另外,大米市场价格保持坚挺,月末普通大米批发价在2700-2900元/吨之间,优质大米批发价2300-3400元/吨;辽宁铁岭粳稻进厂价为1860-1920元/吨,大米批发价为2800元/吨,均上前期持平;黑龙江省哈尔滨周边地区粳稻到库价长粒为1900-2100元/吨,长粒米出厂价格在为2900-3000元/吨。随着粳稻供给量的不断下降、稻米消费需求的逐步回升,预计近期东北粳稻市场购销价格仍在稳定之中小幅调整,不排除局部地区价格上扬的可能。
市场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南方稻米价格持续走高
自8月份以来,国内稻米市场行情整体走势良好,各地购销价格稳中有升,尤其是南方粳稻米以及优质稻米价格上涨幅度较为明显,销售量大幅增加,市场季节性特征表现明显。特别是进入8月下旬,随着原粮稻谷供给量的不断下降以及学校开学在即、单位提前备货拉动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南方粳稻米市场供需矛盾趋于突出,部分地区粳稻米价格持续高走。截至目前,江苏南京地区优质粳稻市场收购价为1900—1940元/吨,较上周上涨20—40元,比8月中旬上扬60—80元;特等粳米市场批发价2900元/吨,较上周上扬100元,与8月中旬相比上涨200元/吨。安徽蚌埠粮油市场特等粳米批发价3050元/吨,较上周上浮50元/吨,较8月中旬上涨80元/吨。浙江杭州粮油市场江苏产特等晚粳米批发价2980元/吨,安徽产标一晚粳米批发价2800元/吨,均较上周上扬40元/吨,与8月中旬相比上涨100元/吨。预计在新粮上市前,南方粳稻米市场的季节性特征将会继续发挥效力,其价格将持续小幅上涨。
农户惜售及稻米消费转旺,促进价格稳中上涨
近年来南方多数地区中晚稻是当地农民的主要口粮,在今年新季稻谷产量预期不乐观的情况下,产区多数农户的出售数量预计将同比下降,惜售心理也将不断增强,对逐步推进市场价格走强将起到一定支撑作用。另外8月下旬以来,各地大中院校开学,集团消费需求较前期会有所扩大,关内及南方销区求对东北大米的需求将有所增加等因素,促使对稻米需求进入季节性消费需求旺季,整体稻米市场价格稳中上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此外,在新季稻谷收获前正是国庆与中秋节到来之时,市场对大米的需求量将增大,对稻米价格上涨有一定促进作用。
粳稻库存减少且米厂停工,预计后市稻米价格仍有上行空间
8月份以来,国内南方粳稻米价格持续升温,这些都是由于江苏、安徽地区农户手中可供出售的粳稻数量很少,各收储企业的储备稻谷前期也进行了大量的销售出库,本地粳稻库存数量明显减少。同时据了解,东北部分地区粮库、贸易商及稻农手中剩余水稻数量进一步减少,上市量稀少,大部分市、县、区呈有价无市状态,加工企业及贸易商采购难度加大,加工企业基本停机。而南方部分地区小麦收购活动基本结束,农村的粮食经纪人忙于粳稻的收购工作,但随着储备库稻谷出库工作的逐步结束,农户手中可供出售的数量也逐步减少,其收购难度进一步加大。而在粮源紧张的情况下,部分小型米厂处于停工状态。在江苏中部南通的海安地区,粳稻收购价格已高达1980—2000元/吨。成本的提高也带来大米价格的提升,预计后期仍有上涨空间。
新季早稻收购难度较大,晚稻备受市场青睐
今年南方新季早稻市场的行情走势在国家政策底价保障、多元化收购主体积极入市以及物价上涨的支撑下,格外引人关注,其上市之初,正如大多数市场人士所预料的那样,价格高开高走,但没有预想到的是,收购初期大部分地区呈现高价无市的状况。据统计,截至8月25日,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8个早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已累计收购2007年新早稻333.1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211.5万吨,占收购总量的63%,比上年同期减少217.3万吨。而与此同时,中晚稻市场开始受一些贸易商以及加工企业的青睐,在市场货源相对紧缺的状况下,供需矛盾突出,价格上涨明显。当前中晚稻市场的行情走势,为后期新粮上市价格提供了基本保障。
南方中晚稻产量及品质下降,优质稻谷收购价格将稳步上涨
今年,我国南方中晚稻产区受干旱、病虫害以及洪涝灾害的影响较为严重,受灾面积较大,预计产量将会普遍下降,同时品质也同步下降。据了解,前期湖南、湖北一些地区通过大量喷洒农药,使得大肆流行的病虫害基本得到控制。而据当地加工企业反映,尽管灾情得到有效控制,但部分地区减产已成定局,更为关键的是,新季稻谷的加工品质预计将出现明显下降。同时,今年南方部分地区水稻高温逼熟现象相对明显,其中四川省尤为突出,预计该省大春作物将比去年同期提前10天左右进入收割期。众所周知,过度使用农药和高温必然对稻米品质产生较大影响,随着收购工作的大范围展开,新稻品质分歧将会日趋明显,将会导致后期质量较好的稻谷收购价格稳步上涨。
总的来看,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稻米市场整体走势较好,市场利多因素对价格形成利好效应。当前早稻收购市场形势已逐渐明朗,随着天气的好转,以及市场收购进入后期,主产区收购价格将趋于稳定。而东北产区粳稻米市场随着消费需求的逐步转旺,市场供应有限,使得其价格呈现稳中向上走势。同时由于新季早稻上市价格较高且收购难度较大,以及灾害性天气频繁,国内中晚稻市场价格仍保持坚挺向上态势,但由于面临新稻即将收割上市压力,后期价格可能有所回调。随着南方新产早稻托市收购难度的逐渐加大,目前市场主体正将目光逐步转向中晚稻市场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