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三农,感悟中国” 点击上方“三农中国”可以订阅哦! 人们常说“洞房花烛夜”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但如今在很多农村,结个婚却要拿出十几万元的彩礼,甚至还出现了“一婚穷十年”的说法。为了应对天价彩礼,某县政府出台硬性规定予以限制,引起很大争议。《三农时评》,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魏永刚跟您说说,这一纸“限价令”真能管得住天价彩礼吗? 
农村彩礼高涨影响到百姓生活,是一个老话题。改革开放之初,刚刚富裕起来的农民就把彩礼“抬高"过。如何制止彩礼过高,各地有过不同的探索,但以发文件“限价"的办法很少奏效。农村彩礼涨跌不是一个价格问题,它蕴含着很多社会民俗意义。从成婚的男女双方父母家庭来说,彩礼和陪嫁往往形成新家庭的主要财产。这实际上是已有家庭财富向有血缘联系的新家庭的财富转移。对于其他人而言,也就是“随份子”的人,这种彩礼则有着合作的成份存在。因为农村是一个人情社会。今天你给别人凑份子,换个时间,这些钱又会在你家集聚。我们不能否认,婚嫁是人生大事,其间必然会有通过多给钱来表达隆重的含义。因此,农村婚嫁的彩礼没有交易性质,很难用价格理论来认识,更不能以行政方式“限价”。当然,农村彩礼在实际生活中无节制的“高涨”,尤其是参杂了攀比和“面子”心理,影响到农民生活,加重了农民负担,甚至到了浪费的程度,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政府对这种现象的引导,应该通过易风移俗的办法来成风化人,通过营造氛围、倡导表彰等形式来完成,而不能用发文件“限价”的简单手段。政府部门承担着社会治理的责任,但社会问题就要用社会办法,不能滥用行政权力干预社会生活。 记者编辑:高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