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三农,感悟中国”点击上方“三农中国”可以订阅哦! 农业补贴是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4年开始,国家先后实施了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三项补贴政策。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所发挥的作用在逐年递减,政策效能逐步降低,迫切需要调整完善。 农业部和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在去年先期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专家解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李长安对此表示,“三补合一”对于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农业生产加快进入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新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次财政部和农业部联合印发的《通知》,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统一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是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一大转变,也是一大创新。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重点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并且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 很显然,这对于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农业生产加快进入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新阶段,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三补合一在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主要包括:一是扶农支农政策更加简化明了,政策操作更加便捷,从过去的分三次发放,变成了一次性发放,政策的透明度也更高;在发放方式上,大多数地方采取“一卡(折)通”方式直接兑现到农户手里,增强了补贴政策的精准性;二是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推动粮食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对保护耕地、发展绿色农业也具有好处;三是有利于解决农业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头等难题。而此次补贴政策改革就将重点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的资金问题。李长安认为,通过“三补合一”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来支撑。 三项补贴合一后,耕地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耕地承包权、经营权的转让与抵押更为便捷。实际上,信贷资金短缺、抵押品缺乏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一个主要障碍。虽然国家也出台了诸多的政策来加以推动,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因此,通过“三补合一”进一步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就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来支撑。总的来讲,该项政策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但在下一步的具体推广和实施过程中,还需针对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以增强政策的有效性和精准性。 
记者编辑:杨 滢 陈 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