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漫谈|“凡事有理”:一周农经梳理,收益的小船不能翻!
2016-04-30   来源:萍乡农批网  作者:soso   字体:【 】  浏览:30次   评论:0

又到了《农经漫谈》为您梳理一周农经大小事儿的时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您没趁着小长假出去踏青游玩儿,那就来听高凡跟您说道说道,这一周,农业经济方面发生了哪些值得关注的“大事儿”。一起走进今天的“凡事有理”。

在本周四,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去年我国农民工总量是2亿7747万人。什么概念?如果这么多人组成一个国家的话,人口能排进世界前五,妥妥的超英赶美。

人多了,问题也不少。比如,去年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 涨了0.2个百分点,达到1%;也就是有270多万农民工兄弟被拖欠了工资,人均被拖9788元。

而与此同时,去年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比重却下降了1.8个百分点,仅为36.2%。

这一涨一跌之间,收益的小船说翻就翻啊!

如今,“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很多农村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外出打工不容易,可收益的小船怎样才不会说翻就翻?求神拜佛不靠谱,劳动合同才是正途。可有人说了,有的工地就不签合同,爱干不干,反正有的是人干。其实去年就有一个词儿特别火,叫“倒逼”。如果咱农民工都能坚持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形成一种合力,不签合同、不给保障就不干,相信就一定能改变“爱干不干”的“潜规则”。

您想想,背井离乡为了赚钱,辛苦一年却被黑钱;白纸黑字确定底线,依法合规才能保险。

平时经常有朋友给我们留言,提的问题都很“尖锐”,最常见的是:现在我种啥东西赚钱啊?这个问题其实回答起来很简单,就仨字——不好说。

但是,我们可以告诉您一些大的方向。就在本周,农业部公布了《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玉米和大豆这对“难兄难弟”再次成了主角。

为什么这么说呢,玉米困难是因为太多,仓库都堆不下了,而且国产的玉米比进口的每吨贵428;大豆困难是因为太少,对进口的依赖高达83.8%。

这咋办呢?《规划》明确,未来要调减籽粒玉米,鼓励农民扩大青贮玉米,适当发展鲜食玉米。青贮玉米能够实现以养带种、以种促养,提供优质饲料来源;鲜食玉米则可以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您不妨都考虑考虑。

而关于大豆,《规划》则鼓励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等地的农民实行粮豆轮作和套作,逐步恢复大豆面积,相关补贴和政策扶持也会进一步跟上。

所以,瞅准了《规划》,制定了计划,咱来年的收成也才能跟得上变化。

最后再来说一片“金贵”的油菜花田。之所以说它金贵,因为它真的很贵!

前一段时间大家都在忙着赏花儿,全国很多地方的油菜花都在努力“凹造型”来吸引游客,结果看来看去发现都差不多。

而在北京田开村村民李佳雪的油菜花田里,没有“熊大熊二”也没有“北京欢迎你”,而是黄绿相间的交织着一个巨大的二维码。通过无人机镜头拍摄空中的俯瞰画面,这个二维码就可以瞬间被识别,进而链接到某农业电商网站的首页。

没错,这是块儿广告版,是全北京最大、最环保、最漂亮的二维码!而为了这20亩的“纯天然二维码”,企业支付了2万块的田间广告费

您瞅瞅,别人的油菜花都是卖“颜值”,人家卖的是“内涵”

通过广告公司的宣传策划,“可以扫的天然二维码”扩大了农场的知名度,不仅想打广告的“金主”们越来越多,“看热闹”的门票收入也比以往增加了4成。

创意,让农业有了更多“真金白银的内涵”。

好,今天高凡就跟您分享到这。

编辑:高凡

责任编辑:汤一亮

Tags:漫谈 周农经 能翻 责任编辑:soso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农业改革看供给——海南甘蔗何去.. [下一篇]互动|农民工城市化,您觉得需要做..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