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农药残留,没有大众想象的那样严峻
2016-05-17   来源:桂林农批网  作者:帅到跌渣   字体:【 】  浏览:47次   评论:0

毋庸置疑,你吃过农药。

就近两天,农残超标的事件再次登上各大新闻平台。随意度娘“农残超标”,相关新闻数在3万多篇,如此大的信息量下,笔者不禁深思,为何中国会出现那么多的农残过量事件?

农药的出现对人类造成了多大的健康隐患?


刚巧,笔者最近在看一部名为《三体》的科幻小说(《三体》刘慈欣著),发现故事的展开有一个重要的节点,同样是一本书——《寂静的春天》,惊诧于对故事的重要性,特地阅读此书,看完后发现其实这本书很普通,主题也并不广阔,书中所述就是在20世纪大规模使用有机农药(DDT)控制虫害和疾病对生态造成的破坏,要知道,在上世纪50年代,那个极度缺少怀疑的时代,因为对病虫治理的手段低下,整个人类对农药是毫不防备甚至报以极大热忱,人们恨不得将那些骚扰的“害虫”、“杂草”赶出地球。当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所写的《寂静的春天》出版后,激起了全世界爆炸性轰动,所引发针对农药的正反面争议直至今日仍然继续。

讲到这里,不得不先介绍“杀虫剂”,这得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当时的人类在种植、饲养时收成非常不稳定,除了不可预测的天气之外,虫灾也同样是造成减产和饥荒的重要原因,到了公元前2500年,平原南部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最早的、可称之为农药的东西——硫磺粉。他们发现将硫磺粉撒至作物周围,接触到的昆虫都会死去,并且能够防止啮齿类动物对作物的啃食。但是,硫磺粉的效率不是很高,毕竟它对能够飞行的害虫是无能为力的。到了公元前800年左右的古希腊时期,人们发现了烧硫磺产生的烟雾同样能够防止虫害,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千年,人类除了祷告远离天灾与虫灾外就是通过寻找天然物进行驱虫之术,比如通过毒矿物硫磺烟熏、喷洒砒霜水;用毒植物研磨溶水喷洒。这样的方式一直持续到了1939年,瑞士化学家米勒(Paul Hermann Muller)合成出一种世界上最知名的杀虫剂——“DDT”(二氯二苯三氯乙烷)

作为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化学农药,DDT有很高的毒效,也因当时缺乏一种有效的方法遏制虫灾对作物的危害,DDT的出现无疑是成为了一曙圣光,它几乎能对所有昆虫产生神经毒性,几乎可以杀灭一切昆虫,昆虫不危害作物,作物大幅度增产,改善了多地因虫灾造成的粮食危机。并且,很多疾病是通过昆虫作为传播途径,杀灭了昆虫就控制了疫病。DDT面世时,正值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盟军中大量出现疫情,高烧、斑疹、伤寒,每天都会有无数士兵因为虱子叮咬而受到感染,造成大量人员死亡,人们想到问世不久的杀虫剂“DDT”,在士兵身上试验后发现士兵没事,但是虱子死了,于是DDT在美国大规模的生产,除了农业还供以军需。战后,DDT发明者穆勒获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这里需注意的是,颁发给穆勒的不是化学奖,是生理医学奖!1965年,美国科学研究院在报告中说:在DDT问世后,至少拯救了数亿人的生命!可见DDT当时对人类做出的极大贡献。在此之后,DDT在世界农业上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这是极端好的一面。

直到1962年,蕾切尔写下《寂静的春天》,提出大量的滥用农药对生物和环境造成的威胁,由于DDT分子结构十分稳定,很难分解,并且容易被土壤吸收,使得大量使用DDT的土地和草都带有有害化学物质,虽然浓度低,但是随着食物链的单向流动,食肉动物捕食食草动物,导致包括白头鹰等物种的灭绝。并且牛马羊这类食草动物作为人类主要肉食来源在摄取有害草料后,体内的有毒物质极难排出,毒素堆积在脂肪里,最后食物链的箭头指向人类。

那对人类来说危害到什么程度呢?还是单说DDT,我国从1983年宣布停止生产,于1993年全面停止使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药、兽药管理的通知》第三条),2014年,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了《中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其中DDT污染物点位超标率为1.9%,在禁用二十年后,依然没有消失。


2004年,广州地区新生儿脐带血中发现DDT,浓度分别为1676ppm和1288ppm;

2009年,东南四地人体组织中DDT总浓度为969~3710ppm。

DDT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如乳腺癌、肝癌、胰腺癌等,并会引发大肠癌细胞增殖,还会导致雄性动物生殖器官畸形,并影响精子浓度及活力。除了致癌外,带来的另一个恶果就是其导致很多害虫具有抗药性,从此进化出非常难杀死的超级害虫。如今来看,这一系列无疑是将极端好引向了极端坏。

(来源1:Exposure of young mothers and newborns to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OCPs) in Guangzhou, China)

(来源2:Wang N, Shi L, Kong D, Cai D, Cao Y, Liu Y, Pang G, Yu R. Accumulation level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ome pesticides in human adipose tissue samples from southeast China【J】. Chemosphere, 2011, 84: 964–971)

利益、矛盾、争议,一系列的交锋后,1972年,EPA(美国环境总署)宣布完全禁用DDT,多国响应。

80年代中期,南非也在缺少美国资助、环保组织压力下停止使用DDT。

同一时期,南非仅一个省的疟疾病患数量从8000人迅速上升至4.2万人,相邻的一省爆发疟疾疾病,10万人死亡。

当看到历史进程走向这两种极端,笔者也是无言。

站在如今民众视角,“农药”、“肥料”不等于“纠枉必须过正”。化学试剂并不是完全不能使用,笔者看来,当大门敞开时,看到的不应该仅仅是光与暗的极端,关键点是我们把有毒和对生物有效的化学品不加区分的、大量的、完全的交给人们手中却疏于监管和关注,并且对潜在的危险不进行任何评析和判断,这不是属于人类的理智。

地球从来都不需要人类去拯救,人类保护地球实际上是拯救自己。

笔者之所以不上升到环境保护层次上,不是高度和眼光高低长短,实是觉得根本不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化学药品公司的确在每一个领域提升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农药也是、化肥也是,但重点在于人们在掌握手中的武器时,是否真正的认识到一切?是否能了解到事件本身的真正意义?蕾切尔,包括笔者在内,单提农药一事来说,实际上是当成一项中性的行为,看到事件的两面性后,任何人都无法单纯的制止或支持任何一方,但是,该如何保证事物的发展尽量去趋利避害?

万物力量的核心,是平衡,是势均力敌。

回到“桃花源”的农耕时代,不是发展;大量进行污染排放的烟囱,也不是发展。资源开发、生态保护都需要适度的力量。而当初“DDT事件”中,所有国家的做法显然都没有保持平衡,放纵和滥用,使得天枰轻易的偏向了极的两端。

现如今,我们在面对更高的科技、技术面前,该怎样去保证食品安全,该如何理性的在农业生产中维持平衡,如何保证农残达到最低、最无害化的标准线?

实际上国家从农药生产到使用源头上都有控制,正规农药进入市场时是必须在农业部药检所进行登记,并且会要求厂商提供数种试验检测数据,其中明确到了农药体存在作物的哪一部分,该部分是否是食用部分,准确的施药次数、安全间隔期的时长等等。农药在按照使用规范下使用,生产出的农产品是没有安全性问题的。

既然如此,我们回到重要的一个问题点,我国为什么在这样的安全规范下还会出现那么多的农残过量事件?

笔者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农户本身的植保知识和用药意识匮乏。

国内普遍来讲,大部分的农户在植保知识及技术上是相当匮乏的,能够依靠个人进行各种虫害病理的农户是极少数,往往是当作物发生虫害病理时农户会急病乱投医,在选择农药和用药量时会超过其农药推荐使用量。另一点,每种农药在使用过程中都会有一个安全间隔期,这样的一个时长规定了农药在使用之后需要间隔多长时间,待农药残留量降低到某种程度后才能收获。但是不少农户在进行生产活动中却完全忽视,不等安全间隔时长直接采摘收获。这样会直接导致农残超标。

2.农资店主对农户的技术支持。

基于上面一条,农户会对农资零售店产生较高的信任度,农资零售店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农户的技术指导,而农资店老板为了能够有效的帮助农户进行病虫防害、抓住客源,会针对一种病虫害开出多种“药方”混合使用,并且超出剂量使用范畴,长期以来,只凭单方面加大剂量使用农药,而不采取任何延缓病虫抗性产生的措施,使得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农户再被迫加大使用剂量,形成恶性循环。

我国农药在登记时都会标明适用作物,会明确限定哪些农药在哪些作物上能够使用或是禁止使用,但是实际情况是农户可能根本就不会在意,只知道可以杀虫,再通过一些农资销售的介绍下,过量的、混合性的、无视适合与否的对作物施用,同样使农残超标。

3.非法获利的农药工厂。

目前来说仍然存在一些非法工厂,他们生产高毒高残留的农药流向市场,或是在本身合法的农药产品中添加不会标注在包装上的隐性成分。因为单说农药的效果,高毒往往意味着高防治效果,高残留意味着有效时长长,对不法农户而言,能够最大的节省成本就是对金钱的最大追求。这样的条件下,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也有了他们的市场。

4.农产品价格对农户行为的影响。

农作物价格的波动起伏很大,而最终农产品的价格、销路直接会影响到农户在病虫防治上的投入,当农产品价格较高时,农户更倾向选择价格较高的农药或者增加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当价格低时,农户则会倾向使用低廉的农药或者直接就放弃使用。

和农药接触最多的其实是农户本身,但当你们看到大部分农户在喷洒农药时身体大部分面积暴露在外界,甚至连戴上口罩这样的基本措施都不完善,丝毫不关心自身的危险的情况下,怎么还会萌生责任感而去生产出安全的农产品?世界上不存在完全无害的化学药品,但存在着无害的使用方法!散户条件下,实现农产品安全,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

关于我国政府,对于农残问题确实也是想了不少的方法,对于基层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用以快速检测,并且对更多品种的农药规定了最大残留限量。08~09年农残排行前列的苹果、黄瓜,如今农药品种规定的最大残留量(MRL)分别是114项和90项,如下图所述。

在今后的三年内,我国残留标准会达到7000项,就这样的趋势看来,形势并没有大众想象的那么严峻。在盲目的恐慌前,先了解我们的文明,也便于看清楚未来。

最后说一点,不要惊恐于进出口作物的农药超标一类事,制定严格的MRL是为了形成有效的贸易壁垒,农业进口检测时能够有正当理由进行退回,提高外来门槛,保护自身产业。

至于有机农业嘛,有空再聊。

找土地、发布土地信息>>>>>聚土网

微信公众号:jutucom

Tags:农药残 那样严 责任编辑:帅到跌渣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传播公益,也算是一种参与。 [下一篇]未来,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几件大..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