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的获取渠道和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层面,农民处于弱势地位。 因此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件,就应该有相应的提点。传统的做法就是农民要么直接咨询相关部门,要么就相互进行交流,亦或是有条件和知识的就在网络上进行查询。因此小编整理了几件和农民利益相关的事件简要的说明所面临的风险,以便农民朋友们能了解并有效的规避。 1.鼓励宅基地有偿退出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造成了农村发展的空心化。土地是农民的生机之本,宅基地也具有这样的功能。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无论是农村土地整治,还是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改革、城乡统筹发展,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宅基地退出的问题。近年来,部分省市已经开始通过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等,探索开展宅基地的退出和补偿工作。但其中也面临几个风险需要农民朋友们多做考量:一是宅基地退出后的生计和经济风险,虽然宅基地退出是有偿的,但面临新的经济支出也很庞大,如果农民朋友没有收入或对新环境的经济压力承担力不足,建议慎重;二是考虑农村宅基地所带来的养老保障功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国家的大力推进过程中逐步的完善,尤其是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得到大多数农民的认可,对以后老年生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如果退出后对于普遍缺乏文化和技能的农民朋友来讲,就业和创业就成为一大难题,那么后续的养老保障也面临一定的风险。建议,在退出之前,规划自己后续的就业和创业路子,为退出后的后续保障做好基础准备。三是,环境的适应。农民宅基地退出后从独家小院搬上楼,外在感官上的改变其实较短时间内就能适应,最大的则是在价值体系和生活观念的改变。在农村,随时都能“串门”“唠嗑”,但在城市里,门对门住个三年五载也不一定能说一句话。因此这种不适应对于稍长的农民朋友就要多考虑。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于农村“一户多宅”或者长期在外宅基地闲置的朋友,就别浪费这样的资源,毕竟将这些复垦或者利用起来对农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闲置就是一种“犯罪”。 2.鼓励农民进城买房 
鼓励农民进城买房,其实基本是针对大量的农民工而言的,真正在农村生活的,没有人在城里买,不是不想,而是没钱或者没必要。如果一定要进城买房,要考虑四个问题:一是买房的还贷问题,没有稳定收入切忌盲目出手;二是城市房子的各种必需的开支费用问题,别因为没钱交水电费而只能在家里摸黑;三是孩子的教育和家人的医疗问题,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等事关农民的切身问题并没得到有效解决。 3.二胎制度放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中央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但二胎不是说生就能生的,要综合考虑几个因素:一是,如果本身农村家庭的经济基础薄弱,就要避免陷入“越穷越生”的怪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正确对待这一人口新政,选择是否生育。二是,考虑产妇的年龄和人体情况,有些农民朋友尤其是老一辈的农村老人或多或少有重男轻女的现象,一味的想要男孩,因此在家庭可生育妇女的年龄和身体上就没有那么看重。 4.土地流转 
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鼓励适度规模化经营,也为了将大量的闲置土地有效的利用,土地流转就成为农村最常见的一种财产增收渠道。土地流转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确实是为广大农民朋友切身利益考虑的一项土改政策。但在流转土地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几个问题,避免财产的损失。一是正规渠道进行流转,避免上当。目前土地流转的渠道多种多样,有政府主导的农村产权交易所、有村级组织的推荐和引导,也有诸如聚土网这样的专业土地流转发布平台,农民朋友可做参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土地流转。二是合同签订的价格以及土地确权。由于土地的性质和整个市场环境原因,目前农村土地流转的价格各不相同,价格也随土地所在的地域、类别、规模、时间等不断增长变化,不能一成不变的约定一个当前的出租价格,要根据市场和国家以及当地政策来预测未来土地转让和出租的增长价值。这样就能避免风险和减少损失。另外就是要给土地“身份”,只有确权颁证,才能避免土地纠纷的产生。三是,如果家中有一亩三分薄田,闲置不种那就流转出去,如果以此生活,请慎重考虑,毕竟没有这片土地,吃什么都需要人民币。四是,农民创业规模化经营的“适度”。不能盲目的以为面积越大,收益越高,要根据种养的农产品类别以及投入产出比、分析市场对产品的供求和价格、以及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农业技术能力来预估实际能承包的土地面积。所谓船小好调头,规模越大,所承担的风险就越大,谁也说不准,保不齐那年就会来一次自然灾害。因此,要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进行规模化经营,并且要及时争取政府的财政补贴和技术支持,降低风险。 找土地、发布土地信息>>>>>聚土网 微信公众号:jut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