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漫谈|凡事有理:“互联网+”的“朋友圈”和“红手印”
2016-07-02   来源:河池农批网  作者:帅气送水工   字体:【 】  浏览:158次   评论:0

"聆听三农,感悟中国"

点击上方"三农中国"可以订阅哦!

“凡事有理”中国乡村之声 主持人/编辑:高凡

凡事有理,我是高凡。朋友们好,又到了为您趣评一周农经大小事儿的时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一周,农业经济方面发生了哪些值得关注的“大事儿”?来听高凡跟您说道说道,一起走进今天的“凡事有理”。

整合服务的“农机朋友圈”

今天要跟您说的两件事儿都跟“互联网+”有关;无论这时髦的“互联网+”是“加鸡蛋”还是“加火腿”,最终都希望能加到您的收益上。先说第一件。提到“国家队”,您会想到什么?有人说中国男足!那说明,我们没什么共同话题。(音效:笑声)有人说股票市场的救市“国家队”,那说明,您赔的不轻。(音效:笑声) 咱今天要说的,是“互联网+跨区机收”的国家队——“农机直通车”。

“农机直通车”是一个农业部牵头的国家级惠农服务平台,简单说就是一个农机圈的“非诚勿扰”,通过它的网络平台和手机APP,可以让农民和农机手“牵手成功”。有人说这不新鲜啊,这两年山东不就有“靠谱作业”这样的软件吗?但问题是,这些软件有一些“先天不足”,比如覆盖面低、数据共享性弱,山东的农民就只能约山东的农机,河北的想约也约不来;再有就是功能单一。相比之下,作为“国家队”的农机直通车,能够实现农机全国统筹,而且还能作为农机部门进行应急调度和数据整合、农民合作社进行内部管理的工具。

所以说,这个平台不只是方便农民多收几亩麦子的“滴滴打机”,更有机会成为实现全国农机供需平衡、整合各种服务和需求的“农机朋友圈”。这个圈子,您不进来看看?互联网+土地流转的“红手印”

提到安徽凤阳小岗村,很多人都会想到当年18位农民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的红手印。这在当时绝对算“大胆新潮”的做法了。而现在,小岗村人又“潮”了一把,他们在“互联网+”的风口上,按下了土地流转的“红手印”。这两年国家鼓励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但农民的信息渠道毕竟有限,想流转土地,一般就是通过村里协调进行面谈;两边坐下来一看,基本都是熟人,谈不成伤和气,谈成了又担心租金收不齐,总之就是闹心。现在,小岗村找了个“网络红娘”——土流网,它类似于一个24小时在线的土地中介。村民在网上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全国的“金主”都能看到,线上就能交流;更重要的是,土流网还提供了一种“兜底机制”,一旦流转方因为经营不善“跑路”了,土流网就会先来“修路”,把该给的租金先给农民垫付;然后再往下找新路。这样一来,渠道方便、安全了,有流转意愿的人也就越多;村里还可以整合零散的地块,适当提高流转价格,让土地增值、农民增收。目前,土流网上有3.4亿亩土地在挂牌流转,成交量超过9700万亩。这么大的体量,您不妨也上去溜达溜达,按个手印时髦一把。

好,今天的“凡事有理”高凡就跟您这儿。

编辑:高凡

Tags:漫谈 责任编辑:帅气送水工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三农厨房 | 牵着牛羊,拎着奶,路.. [下一篇]焦点|13.9亿培养100万新型职业农..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