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风险不论,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效益要远高于碎片化、分散式的小农经营。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产物,当这个产物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时就应该有新的变革产生。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土地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经营单位,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解决了全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但就那个时候的中国来讲,农业发展水平比较低,主要还是手工劳动,机械化程度很低,根本不适应规模化经营,所以将经营的单位分配到家庭是与当时的劳动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和市场的结构变革,碎片化的农业生产,已经无法让农民依此而富,也从另一方面捆绑了农民另觅他途的脚步。分散式的小农经营,让土地资源的规模效益无法充分发挥出来,阻碍了农业的现代化。在当前特殊的国情和土地产权制度的时代发展中,国家开始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倡导规模化经营,城里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家庭农场的建立。这也是新一轮土地改革的核心所在。 
而另一方面,众多的农业创业群体、投资者看到了这样的商机,陆续进入农业创业蓝海。但其中就是因为最基础的土地无法集中规模化承包,而让农业创业在最前期就纷纷“搁置”甚至“夭折”。如果能打破土地承包界限、引入现代市场经营主体,对于广大农村村民来讲,无疑是实现脱贫致富的法宝。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破解土地碎片化难题呢?了解难处,追本溯源,综合整理,模式创新。 据网络报道,2014年,黑龙江省肇东市宝山村种植大户单玉恒流转承包了4000亩地,他想把种地规模扩大,只有这样才有效益。他本想流转更多的土地,但由于很多农户的土地都分散在十多块,走下来要转大半天,这些地块实在太零碎,流转不规范也不成气候,而这些流转不了的土地,耕种的主力大部分又是60岁以上的老人,承包地只能粗放种植,村里玉米亩产量只有500斤左右,土地撂荒在10%以上,这让单玉恒特别无奈:“由于土地碎片化,进行农机作业很不方便,成本支出太高。如果能把土地整治得更好,土地集中连片,农民流转以及合作者操作的积极性都会大大提升。”他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整理的力度,通过农地互换、成片发包等方式改变碎片化的土地利用现状,为实现现有土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利用转变提供可能。 在重庆潼南崇龛镇石庙村二组,52岁的鲍建华说,她家约7亩承包地,分成了15块,用她的话说,叫“到处都有”。村支书曾义全一家耕种了12亩地(承包7亩,拣种其他农户5亩)也被分成了18块。全村总人口3294人,耕地3544亩,全村人均只有5分水田和6.3分旱地,基本没有连片的。由于土地太零碎,加上水利等基础设施老化,全村土地流转比例低,而且多数是免费或口头约定拣种外出务工人员和无力耕种农户的承包地,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流转。同时有投资经营发展产业意向的外地种植大户,在看到村里的土地情况后往往也没有了下文。 宝山村和石庙村的情况并非是个案,最终追溯到土地如何集中连片。农民本身因为认知和思维的局限,难以主动性的参与进来,而农业大户(农业企业、投资者)因为利益和风险相关的考虑也不会站在主动的位置中,最适合进行土地碎片化综合整理的就只能是落在当地政府的头上。当地政府要精准扶贫、要增加农民收入、要改善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农业大户(企业)要通过土地流转来实现农业创业创收;农民要通过流转土地来解决荒芜的土地、让分散低产的土地带来的持续稳定收益。三方协作才能实现各方共赢。 国家政策层面所倡导的是鼓励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化经营,因此保障土地集中化的另外的措施就是在“多种形式”上多做考虑进行模式的创新。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曾建议,“可以让农民把那些分散的土地以经营权入股村办企业的模式进行流转,在年底按股份进行分红”。那些留守在农村的农民相对来说缺少生存技能,如果离开了土地,不知道将来靠什么生活。这种模式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保证农民得到一个长期的稳定收益。从而让农民从单纯的土地使用者变为自己土地的股东。另外有学者建议:用现代金融工具从农民手中换取整理和融通承包地的权利,把完全碎片化的承包地整理成为永久性的标准化农场,并且完善农场的产权结构,通过立法保障农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不可再分割的现代生产要素。然后再把权能结构完善的农场通过公开的产权交易流转市场进行批租,这样,土地的碎片化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消除。 另据了解,农地“碎片化”是保加利亚农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也是其国内外土地投资者最头疼的问题。目前他们的耕地面积为3800万狄卡尔(1狄卡尔=1.5亩),而荒芜土地就占410万狄卡尔。因此保加利亚最大的两大农业行会要求对荒芜土地征税,这将迫使其业主考虑将土地租给愿意租种的农户,或彻底卖掉,此举措有助于保加利亚农地合并。我国对土地闲置化也有相应的惩戒措施,但由于幅员辽阔、尤其是偏远地区难以有效执行,导致土地利用率很低。如果能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从多方面入手进行碎片化土地的综合整理,将大大的提升土地流转的速度,从而快速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进程。 找土地、发布土地信息>>>>>聚土网 订阅聚土网,微信公众号:jut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