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三农,感悟中国" 点击上方"三农中国"可以订阅哦! 渔业是我国三农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但是近些年,我国近海渔业面临着许多困境,资源的匮乏、水域环境的恶化,使得黄渤海、东海等地的渔民无渔可捕。除此以外,渔业加工企业、冷冻运输业等延伸产业链也遭遇瓶颈。不可否认,我国近海渔业正走在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这份传统产业需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从而打造一个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渔业产业环境。 八月以来,我国黄渤海、东海、南海都已相继开渔。在这期间,中国乡村之声记者走访山东、浙江、海南三地,对我国三大海域的渔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从今天开始,中国乡村之声将为您带来系列报道《金秋踏浪渔歌声》 南海是我国最南端的海域,在经济上、国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南海又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这里的鱼类从不游往外国的海域,似乎恋着自己的家乡,因而有"中国家鱼"的美称。海南省是中国最南端的省域,也是离南海最近的地方,是中国发展热带海洋渔业的理想之地。近几年,海南省的渔业面临资源缺乏、产业链条落后等瓶颈,亟需转型升级,这就要求他们必须经历着从渔业大省向渔业强省的转变。而海南省的转变,也从一定意义上反映出南海渔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亚崖州渔港全景航拍) 下午两点,在海南省三亚崖州中心渔港,船长梁山正在指挥自己的四条渔船回港停靠,炙热的阳光下,十几名船员在口号声中经验有序地调整船只,不一会,就完成了任务。梁山觉得,新建的崖州中心渔港又大又宽敞,在这里进行捕捞作业,非常舒心。 【这么好的市场谁不来啊。现在回港啊,靠岸啊,比较方便,现在回港一抛锚就下船卖鱼了,不像在老码头,很拥挤,要等。】 
(停靠在三亚崖州渔港的渔船) 梁山所说的老码头,指的是三亚市内的旧码头,以前,三亚所有渔船、货船和观光船都集中在那里,拥挤不堪。随着城市的发展,老码头越来越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于是,今年8月,三亚市政府在这里开辟了新的中心渔港,市里所有的打渔渔船都将转移到这里,继续他们的捕捞事业。 【对于这个码头来讲是很不错的了,我们海南目前来讲,这个中心渔港很不错的,地理环境,位置都很好了。】 新建的崖州中心渔港里,一艘艘渔船整齐地停靠在崭新的码头边,隔着一条宽阔的大道,就是全新的交易大厅,远处,冷冻厂、制冰厂等等一应俱全。在渔民眼里,新码头的建立,意味着他们的捕捞条件将会更加完善,工作将会更加便利。但是,在三亚市政府甚至整个海南省看来,崖州渔港建立的意义,绝没有那么简单。 
(隔着一条大道就是交易大厅和冷库) 梅雷鸣是三亚城市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最近,他正在为筹备崖州渔港建设的二期建设而忙碌着。按照他的设想,渔港的建设将分为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也代表了海南省从渔业大省到渔业强省的过度,透视着南海未来的渔业发展。 【二期明年1月份动工,完成之后可以容纳渔船1500艘。我们也预留了三期,我们想整个海南省是农业大省和渔业大省,但从来都不是一个海洋强省,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中心渔港的建立,能够改变原来落后的捕鱼现状,落后的交易现状,能够把渔业这个版块做强做大】 
(三亚老港口) 想要把海南渔业做大做强,就需要每一个环节的转型升级,而这其中的第一步,就是造大船,出远洋。三亚城市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最近正在为崖州渔港积极联系远洋捕捞的公司,争取向中东地区和非洲地区发展远洋捕捞。总经理梅雷鸣认为,造大船,去远洋,可以补充海南省的鱼货量,为海南进行渔业中转,打造海南渔业品牌提供可能。 【第一个通过远洋捕捞船,在我们中心靠泊,这样他们比较高档的鱼就可以直接上岸,这是第一块,补充渔获量。所有的鱼货靠到海南这边来,我们进行统一的质量检验,它就同一品牌,海南的品牌。能够把中心港做成一个渔业中转交易的基地】 除了打造海南渔业中转交易基地,鱼货量增加的另一个必要性,就是为海南甚至南海的渔业深加工和精加工打好基础。 
(崖州渔港里的冷库大楼) 在崖州渔港的福巨和水产有限公司,冷库工人们正加足马力,对冷库中的一批鲜鱼进行加工包装。副经理林香铨在一旁认真地对货品进行检查,今年,他是第一批入驻崖州渔港的渔业加工企业老板,他希望依靠这里的发展,完成公司从粗放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型升级。 【现在这个产业,是必须要往深加工方面走,因为现在冷冻产业,包括他的海上这方面都是渔船,海上也有这种速冻能力,加工能力,他们有人就把原来陆地上的搬到还上去了。所以我们也必须转变,不能制作粗加工,也要做深加工了,也要往这方面去。】 
(冷冻鱼正在进行加工包装) 林香铨告诉记者,南海在渔业发展过程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就是产品深加工。在福建、广东等地,能做到水产品深加工或精加工的企业非常有限,在海南省,更是屈指可数。究其原因,主要和国内顾客喜爱购买整鱼、鲜鱼有关。但是,南海渔业市场以后要面临的是全球渔业的竞争和挑战,如果再把眼光局限于国内市场,那么中国的渔业加工企业势必会受到打击。 【现在是一个国际上的竞争,已经不是一个区域了。西沙、南沙那边有很多金枪鱼,到了4、5月份,我们打回来一斤卖7、8块钱,因为温度达不到。日本那边,我以前是8、9月的时候,他们100斤的金枪鱼可以卖到3万左右,就是说他们可以低温50多度,他打出来可以生吃,我们这条件达不到的话,人家一看颜色就知道,你这个温度达不到,等于相差几十倍。现在咱们还是达不到这个水平。】 
(正在从冷库中取货的员工) 为了实现海产品加工的转型升级,近两年,海南省一些加工企业积极与国内外联系合作,而崖州渔港的建立,也为这些渴望进行精深加工的企业提供了工业园区。未来,这里将通过渔业加工,打造出属于海南省的渔业驰名商标。城投公司总经理梅雷鸣。 【现在三亚一产、三产都不错,但是二产没有跟上,我们引进深加工这种企业,把渔业深加工做起来,通过渔业深加工和冰鲜鱼,我们要打造属于三亚自己的海产品品牌,你如果一个海洋强省,没有一个自己的海洋产品,你没有一个国家驰名的商标,现在海南省国家驰名商标基本没有,未来品牌我们会支持他,让他做大做强,做好自己的水产品品牌。】 
(冷库中的冻鱼) 愿望是美好的,海南省想要实现渔业深加工的转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南海水产品深加工的发展,还需要沿海各省市政府的支持,海南省也不例外,当地水产品加工企业希望,相关部门可以把更多的政策倾向于自己。林香铨。 【我们希望政府方面也应该大力支持,对加工方面多一些力度会更好一点,对港口带动,对渔船带动,都有相当大的作用,现在是刚来这边,以前在老码头,在渔船方面一直是有补贴,但是在加工厂这边很少有。】 
(记者采访当地渔民) 对于南海发展中深加工的需求,近些年,海南省海洋渔业部门也愈发重视起来。但是,海南省对南海渔业的转型升级,可不仅只到加工这一环节。他们还希望依托南海的深海优势,尽可能地延伸产业链条。三亚市海洋渔业局副局长李丹青。 【我们鼓励企业,去建设海洋牧场,海洋牧场可以促进我们渔业资源的恢复。在适当管理的同时,我们再发展一些游钓产业,增加旅游产品,也延长企业的经营链。】 
城投公司总经理梅雷鸣计划,作为未来崖州渔港发展的第二大版块,深海养殖以及海上游钓产业,也将成为建设重点,用多元化的观光模式,吸引国外游客前来旅游消费,拉动南海经济。 【我们国家四大海域,平均水深也就100到200米,只有南海,他的平均水深是1000米,那么我们想能不能把旅游观光业也带动?我们打算把换船淘汰下来的一批渔船,一部分打沉做海洋牧场,还有一部分直接改成钓船,日韩那边的游客特别喜欢游钓,我们希望通过游钓,再次吸引日韩游客回到三亚来,这几年来到比较少,我们发展游钓可以改变三亚的游客的人员结构。】 可以看出,海南省的渔业产业链升级,不仅承担着一个渔业大省向渔业强省转变的重担,也担负着中国渔业与世界接轨,走向国际化的使命,而这也是南海必须要面对的挑战和机遇。未来,南海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唯有全球局势的眼光和国际化的发展模式才能支撑他越走越远。 记者:韩晓 统稿编辑:韩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