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员正在挑选红薯。(宜宾新闻网 龙亿江 摄) 宜宾新闻网11月16日讯(记者 龙亿江)“来,356斤红薯,这是250元,你找我8毛。”11月16日,南溪区裴石乡石林村,村民罗才乾笑呵呵地领走销售红薯的现金,自今年10月以来,这个村民口中的“罗红苕”,几天就要来销售一次红薯,收入也比以前增加了。 “今年种植了红苕的农户,每户平均增收一千元左右。”石林村村主任许清友说,2015年,全村种植红薯不到20亩,每亩的产量只有两三千斤,全部只能靠村民肩挑手抬到市场上销售,每斤的价格比较乱。“每斤的销售价几角钱到一块多不等,价格不稳定,收入也就不稳定。”今年电商公司收购的价格是0.7元/斤,价格和销路都比较稳定。 2015年以来,裴石镇十分重视农业品牌建设,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培育了一批本土农产品品牌,并主导做好了产品和品牌的宣传推广,打造了“瀛洲阁”甜瓜、高库稻鱼米等一批“乡红”。“斑鸠沙”红薯也只其中之一。 
装箱打包,通过电商销售。(宜宾新闻网 龙亿江 摄) 年初,裴石镇组织农业部门专家,专门对斑鸠沙土地进行分析对比,筛选出了一批环境独特的土地。该批土地濒临长江又依石林山丘,石缝中偶有山泉浸出,土壤滋润。同时当地村民用菜枯作为生态肥料,调节了土壤中可溶性养分的保蓄和供应,形成了种植红薯的独特环境。 经过两年试种,探索出优质红薯的种植培育方法。种植的红薯个头均匀,薯心颜色呈嫩黄,熟食味道纯正、少筋,粉质适中,口感香、甜、糯、软,有栗子味或奶香,口感极佳。 随后,裴石镇鼓励村社干部带头联同种植大户组建专合社,全过程规范红薯种植,确保种植土地合格、施用生物肥,不间种。采购零售红薯时也制定了标准,对红薯品类、种植要求、采挖时间、大小形状等都有要求,筛选剩余的采用“种养+”模式作为南溪白鹅等畜禽饲料,从而保证了红薯质量统一稳定。 红薯的品质得到提升的同时,该镇和宜宾九方品牌策划有限公司“联姻”将“斑鸠沙”作为品牌向外推广。“我们一直在致力于农产品品牌推广,目前红薯的价格可以卖到3元一斤了。”公司总经理邓相元说,公司成熟的运营团队在经过市场调研、产品筛选、品牌推广后,几乎每天都有几十上百件的“斑鸠沙”销往外地。 
公司采用现金当场结账方式,保证农户利益。(宜宾新闻网 龙亿江 摄) “目前以沿海及发达地区为主,回头客也不少。”邓相元说,由于红薯本身的品质优良,加上网络推广得力,红薯销路走俏,销售旺季时,工作人员打包、装箱、发货都忙不过来。 正是如此,石林村打算今年新增200亩土地用于红薯的种植。“今年红薯的产量翻了一番,价格稳定了,村民家门口就可以销售红薯了,准备加大种植力度,更大程度增加农户收入。”许清友说,电商公司收购农户的红薯是7毛一斤,目前已经销售了30多万斤,其中一半来自于电商公司的销售,也让村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石林村6组的赵恩艮是该村的建卡贫困户,爱人是二级残疾,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植传统农作物,只能维持基本生活。今年他试种了3亩的红薯,每亩产红薯5000多斤,今年的销售额在一万多元。“红苕和油菜套种,不浪费土地,还能增收,安逸。”赵恩艮准备明年再加大红薯的种植面积,争取明年“摘帽”脱贫。 “我们希望通过品牌的推广,为老百姓干实事,让南溪的电商品牌走得更远,更多人受益。”邓相元说,未来他们会紧密地和南溪种养殖户合作,推广他们的产品,让南溪的农村特色农产品成为每个网民的“标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