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萍乡湘东区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2016-04-05   来源:吕梁农批网  作者:冬哥殿下   字体:【 】  浏览:81次   评论:0

今年春节,是萍乡市湘东区东桥镇五峰村村民汤少萍几年来过得最舒心的一个节日。这位曾经的贫困户,以前因父亲中风瘫痪,自己上肢残疾,又无一技之长,不能外出务工,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去年,在湘东区产业扶贫政策支持帮助下,他从事红薯种植及红薯粉、红薯酒制作等相关副业,年盈利10余万元,不仅自己摘掉了“贫困户”帽子,还带领村民一起发展红薯种植及深加工,成立了种养专业合作社,带动了不少当地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这是湘东区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湘东区将扶贫作为区委、区政府的重点民生工程,转变理念,整合资源,精准发力,取得显著成效。

精准识别,不漏一个

该区按照“分级负责、精准识别”的原则,对全区10个乡镇127个村的贫困户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并公示到位。截至目前,全区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824户4929人,贫困村6个。 该区成立了区、镇两级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扶贫工作站,安排专人负责扶贫工作。健全帮扶机制。通过单位挂点帮扶、第一书记挂村帮扶、领导干部结对帮扶等方式,全面落实帮扶主体,明确帮扶责任。全区集中选派了300名干部到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双助理”、名誉书记和发展顾问,将选派工作与挂点建档立卡贫困村、帮扶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社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网格化服务管理等工作结合起来,推动精准扶贫,帮助提升村级“造血”功能。按照“县级干部1帮2、科级干部1帮1、一般干部2帮1”的方式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全区近2000名领导干部与1824户贫困户精准结对,确保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

精准施策,共奔小康

与此同时,该区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精准施策

通过发展产业脱贫一批。以发展农业产业为重点,通过采取与农业合作社合作或村级自主经营管理的模式,在贫困村积极发展红薯种植及深加工、水稻种植、果木种植以及鸡、羊、牛、鱼养殖等产业项目。并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到产业发展中,采取股份分红、利润分配等方式,增加贫困户劳务、租金、红利等财产性收入。同时,整合“农民工创业培训”、“妇女家政从业人员培训”、“雨露计划”等各类培训资源,依托湘东职业中专、农民工创业培训基地、巾帼创业服务中心等平台,组织开展贫困家庭就业服务,鼓励贫困家庭自主创业脱贫,对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开展免费创业培训指导、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扶持。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全区已开发公益性岗位348个。

移民搬迁脱贫一批。将扶贫移民搬迁与区域经济发展、小城镇开发等相融合,将居住在深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等不适宜居住地区的贫困群众,搬迁安置到中心城镇、工业园区旁等地区居住,鼓励支持移民户到附近工业园和企业就业,使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就医、就业、就学等后续发展得到保障。同时,加大集中安置区水电路、绿化亮化、卫生所、活动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搬迁移民户建设良好的居住环境。2013年以来,该区共投入9000万元,建设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区7个,搬迁移民2199人。腊市镇贫困户邱放云一家就是移民扶贫的受益者。他们一家原来住在徐家冲地质沉陷区,房屋严重开裂。通过区里扶贫移民搬迁措施的帮助,去年入住了新建的安置点住房。邱放云说:“住进新房子,再也不用担心房子什么时候会倒了,睡觉都更踏实了。”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充分发挥社会保障扶贫的托底作用,做到应保尽保。全区农村低保对象11286户12948人,2015年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355.5万元,农村低保月补助标准由145元提高到165元。对于突发重大疾病、意外事故等致贫家庭,给予特别救助,并引导社会力量对其进行救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2015年全区共救助1716人,发放救助金166.15万元;实施农村医疗救助13914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947.66万元。(记者龚婷)

Tags:东区全 扶贫工 责任编辑:冬哥殿下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程广忠带领村民种红薯挣大钱 [下一篇]延长县:金秋丰收忙 致富劲头足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