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夏天,气温高,湿度大,猪群得病的几率大大增加,于是猪场会比其他三个季节更注意防暑降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对于体温偏高的猪会给予更多地关注,但很容易忽视体温低的猪,下面小编就来说说大家眼中防高温误低温的误区以及防治措施。 
夏季低温症猪病的产生及防治 如果在大量失去水分的情况下,猪只没有及时获取身体流失的水分,就会出现采食量下降,新陈代谢缓慢,体温失衡等情况,如果在这个阶段没能够发现猪只状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就会演变成为低温症,最后进入不可逆转的濒死期。 体温是生物机体内散发出的一个重要信息,因此,体温的变化也是广大猪农诊断猪病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通常来说,猪的正常体温会保持在38℃—39.5℃。 低温症是指患猪的体温低于正常体温之下,是一种体温调节功能出现异常或是自身代谢紊乱带来的一种疾病,临床兽医把它认作为危机难治之症,治愈率很低,因此往往会建议放弃治疗。 低温症猪发病原因有很多种,各种猪种都有可能发生,最常在产前产后几天的母猪、炎热天气降温不当的猪、重度营养不良的瘦小型猪、病后期的猪、中毒猪等这些免疫力不强或下降的猪身上出现。 犯低温症的猪的表现有:精神萎靡,采食量下降,眼睛无神浑浊,结膜苍白黄染,心跳缓慢无力,呼吸微弱,全身冰凉,喜卧,走路打晃四肢无力;中后期症状加重,出现四肢痉挛,烦躁不安,昏迷休克等状况,最终体力衰竭而亡。 因为低温症一旦发展到后期有不可挽回性,因此,及早发现病情,能够一定程度上促使犯病猪只得到有效的治疗缓解。 体温的持续下降是病情加重的症状,若伴有末梢冷厥、沉郁昏迷等状况,有可能即将死亡,因此,猪农在养殖过程中,要多关注体能弱小等免疫力下降的猪群,早发现,早治疗,及时把这类猪进行分群,治愈之后再归栏。一旦猪只出现体温异常低下,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抢救。 对于低温病猪,治疗时应该标本兼顾,每次用药之前应该先测量体温,再考虑用药。用药时要注意对症下药,不同的发病原因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 同时,利用红糖、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生姜等中药激发体能,日常饮食中添加一些温热稀饭增强适口性,保持病猪圈舍干燥,注意通风防寒。 夏季气温高,容易成为各种毒菌的成长温床,要做好猪舍的消毒措施,定期给猪舍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清洁,为生猪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加强猪舍的降温排风措施,通过拌湿料等方式,补充体内有益菌群,从而增强猪群自身免疫力,从根本上实现有效预防夏季猪在高温天气出现低温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