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中西医结合治疗耕牛便血
2015-07-20   来源:自贡农批网  作者:wind   字体:【 】  浏览:57次   评论:0
耕牛便血是湿热毒邪侵入胃肠,湿热郁结所致。该病多发生于早春季节,虽然死亡率低,但可导致耕牛迅速消瘦,无法劳役,给农民春耕带来困难。笔者多年以来采用槐花散加减,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12例,全部痊愈,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1 发病原因

该病的发生与气候、劳役、饲养管理等因素有关,如冬后饲养管理差,饲料单一,早期草木萌芽,草料骤变,且供给不稳定,加之使役过度等降低畜体抵抗力,使胃肠机能减弱,肠道致病微生物异常繁殖而引起发病。

2 临床症状

病畜主要表现为腹泻,粪便中混有多量血块或大量的鲜红血液。患牛病初精神、食欲、体温等均正常,仅粪便较干硬,表面呈暗红色。1~2天粪便变稀、变少,并混有多量血块或脓性分泌物。后期排大量恶臭稀粪,并混有红色的血液,有排便失禁或呈里急后重症状;此时病牛精神萎顿,食欲减少或废绝,乏力,肌肉振颤,鼻镜干燥,呼吸轻而缓,瘤胃蠕动减弱或消失,耳角发热,体温升高达39.5~41℃。多数牛呈慢性经过,但病程较长。

3 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中药以清肠止血,祛浊和营,疏风理气为治疗原则,用槐花散加减。方剂:炒槐花30g,炒侧柏叶30g,炒荆芥30g,炒枳壳30g,黄连20g,黄芩20g,共为末温水送服,每日1剂,连用3~4剂。西药以抗菌消炎止血为主,对脓性分泌物较多的呈下痢的病牛内服磺胺脒片2~3g,对高烧病牛可用青霉素400~800万u与氨基比林10~20ml混合肌注,有出血症状的肌注安络血10~20ml。

4 病 例

本地1头青年母水牛,3天前翻犁而发病,便血,全身发抖,不食,畜主要求就诊。症见:病牛体温40℃,停食,不反刍,瘤胃蠕动微弱,鼻镜干燥,被毛粗乱;排暗红色恶臭稀软粪便,混有大量鲜红色的血液,排便少而次数多,频频努责,里急后重。

治疗:灌服槐花散,每日1次,连用3天;肌注青霉素800万u,安基比林10ml,每天2次,连用3天;肌注安络血10ml,2次/天,连用2天;口服磺胺脒片2~3g,2次/天,连用3天。用药后1天大便转稠,排粪仍有点状出血,牛努责,具少量食欲和反刍。3天后,粪便正常,病牛治愈。

5 小结与体会

方中槐花清大肠湿热并能止血,侧柏凉涩止血,荆芥理气疏风,枳壳理气宽肠,各药炒黑,增强止血作用;黄连、黄芩清热解毒。全方止血、宽肠、清热解毒、疏风理气,既能止便血,而又不使肠间湿热滞留,为治肠风下血之剂,结合对症治疗,效果更佳。另外要加强饲养管理,预防本病的发生。
Tags:牛便血 责任编辑:wind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自拟中药组方治疗耕牛破伤风 [下一篇]甲硝唑在奶牛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wind wind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58 个
性别:保密
wind@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养牛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螨净喷洒牛体中毒的诊治
· 性成熟后的未孕母牛每隔18~23天出现一次发情
· 较小或体弱的小牛应继续饲喂牛奶
· 二、搞好母牛繁殖母牛的繁殖年龄一般在12~13岁
· 二、糊剂投药法病牛在单柱或六柱栏内保定
· 但不要用带花色的箭舌豌豆喂奶牛
· 优质肉牛品种――墨瑞灰牛
· 北方地区以放牧为主的黄牛发情往往呈现有冬春淡..

最新文章

· 性成熟后的未孕母牛每隔18~23天出现一次发情
· 稍抬高牛头
· 北方地区以放牧为主的黄牛发情往往呈现有冬春淡..
· 使牛头稍仰
· 二、搞好母牛繁殖母牛的繁殖年龄一般在12~13岁
· 二、糊剂投药法病牛在单柱或六柱栏内保定
· 优良肉牛品种有海福特、夏洛来、利木赞
· 高举漏斗超过牛头部将药液灌人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