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里,总有让您感动的故事…… 
故事(一) 
只因他心中有爱 他,在大家心中的有着不可动摇的位置,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他的心里装着竹田村的每一个人,哪里发生了什么事就会出现他的身影,他就是竹田村支书陈进军。 竹田村小学是坝黄镇较偏远的一所小学,离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现有10名教师6个班级,140余名学生来自该村16个村民组。以前,竹田小学和周边的3个村民组共用一条自来水,由于人口增加,管道口径小,原有的自来水无法满足供应,水非常小,有时候甚至没有,所以经常延误学生的午餐,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学校经费又比较紧张,陈支书知晓以后,说到:"尽管村里面再穷,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哪怕是去讨,也要把自来水安装到学校。"陈支书找镇政府领导进行汇报,带领村民们寻找水源,想尽办法让孩子们早日能安心读书,在陈支书的努力下,得到领导高度重视,协调水务部门解决了安装材料,他组织党员群众义务投工投劳,找水源、挖沟渠、架管道、装笼头,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让孩子们能按时吃上饭,在大家心里这不是一件小事,没有他就没有孩子们正常的生活。他把每一个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不忍心他们受一点委屈。 只因他心中有爱。(碧江区坝黄镇综合办公室 胡蕊) 故事(二) 
"我是共产党员" 在农村有一对老人,生育了三个儿子。老人为了不打扰孩子们的生活,坚持和孩子们分居分户住在老屋。其中二儿子是村支书,有权利审核本村的低保对象及发放标准。他的兄弟们想着父母执意单独居住,给他们申请农村低保也是符合条件的,就填了申请表交到了村委会。本以为自己兄弟在村委会,这就是砧板上钉钉子的事。可没想到在公示中竟没有老人的名字。老人的另两个儿子跑去质问二儿子,老二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我们三个负担得起"。为这事,兄弟几个冷战了很久,全家人也都认为二儿子太过认真,家里没有因为他的支书身份得到额外的照顾,反而连本该享受的政策也没有。面对全家的质疑,老二没有慷慨激昂理论一番,每次都只是说:"我是共产党员"。(万山区万山镇 佚名) 故事(三) 
罗亨铭:灾前灾后他都很忙 7月3号,天还没有亮就接待崔山村贾正安支书的电话,电话里传来急促的声音,"喂,罗书记,我们村着洪灾了,快点起来到河道周边的村小组,通知村民们快点到安全的地方去"。接到电话他便向地势低洼的邹家寨组和崔山组奔去,由于雨量太大,河道的水越来越大,情况非常危险。他便挨家挨户通知村民们快速离开房屋,近一个多小时的忙绿,终于通知完毕,无伤亡事故发生。 洪灾过后,他积极向单位领导汇报,并结合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和受灾情况制定了慰问方案,慰问贫困户32户,每户一包20斤大米,一桶食用菜油,价值3250元;受灾严重的5户,每户还得到300元慰问金;帮助崔山村清理通组公路塌方泥土资金4000元。作为第一书记,当他把大米、菜油和慰问金送到受灾户手中时,群众热泪盈眶。(印江县委党建办 陈尧尧) 故事(四) 
“讨薪”路上忙 "太感谢您了,书记,如果没有您为我们主持公道,我们的工资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才得,太感谢您了!"甘溪乡铺溪村村民李某在拿到石阡法院花桥法庭兑现的工资时拉着吴生堂的手感激地说道。吴生堂是今年铜仁市司法局选派到石阡县花桥镇长安营村的第一书记。 2012年,花桥镇长安营村席某在思南县石林景区承包了一工程,请了石阡县甘溪乡铺溪村李某等9人为其务工,工程结束后,经过双方结算,席某共欠李某等9人劳务工资56299元。因席某在该工程中还没有得到相应工程款,无钱支付劳务报酬,便给李某等9人写下了欠条,并约定了履行期限。到期后,席某没有按约定履行支付义务,李某等9人到花桥镇长安营村寻找席某,在该村第一书记吴生堂的帮助下,向当地法院以追索劳动报酬纠纷为由于2016年1月向石阡法院花桥法庭提起诉讼,请求判决席某支付相关劳动报酬。花桥法庭受理该案后,依法组织了双方进行调解,并达成席某在两个月内将所欠劳务工资全部支付完毕的协议。 在执行过程中,花桥法庭通过多方打听,查询到席某在贵州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有工程款57718元,于是花桥法庭立即向该局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在确定的期限内履行协助执行义务。后该局如数将工程款汇入石阡法院执行专户。收到执行款后,花桥法庭于8月26日上午通知李某等9人到石阡法院领取各自的劳务工资。(石阡县委组织部 佚名) 故事(五) 
崔舟:为贫困学子圆大学梦 "感谢崔书记!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努力完成学业,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8月31日,今年考上大学的沿河自治县塘坝镇石化村的大学新生田霞双手接过驻村"第一书记"崔舟递过的助学金时,感动不已。 前些日子,崔舟在走访中得知,该村田霞今年高考以466分的成绩顺利被贵州财经大学计算机专业录取,可是学费却成了全家人的难题。据了解,田霞家是低保户,母亲于2008年因病去世,家中还有年迈的奶奶和两个正在读中学的妹妹,整个家完全靠父亲务农苦苦支撑,而现今父亲患风湿病失去了劳动力,使原本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十分困难,懂事的田霞准备放弃学业,外出打工挣钱给父亲看病送妹妹上学。 崔舟获知田霞同学这一困难处境后,立即将田霞同学家的困难情况反馈给相关部门争取支持,并很快筹集到了2000元送到田霞手中,解决了田霞一家的燃眉之急。(沿河县委组织部 杨敏) 故事(六) 
当好群众致富"引路人" "群众要脱贫,必须得有产业支撑,才不会陷入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江口县畜牧产业发展办公室选派到怒溪镇田坝溪村的"第一书记"杨胜军如是说。 田坝溪村距怒溪镇9公里,距江口县城31公里,耕地面积2013亩。全村8个村民组,227户1132人,精准扶贫户75户284人。驻村以后,他挨家挨户走访调研,摸清村情民意,并根据实际描绘了致富产业发展"蓝图"。 为了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他与村"两委"积极协调努力,依托资源条件优势,成立了江口县鸿运养殖专业合作社,在中坝组建占地1000平方米的养牛基地,种草100亩,养牛存栏50头。成立了黄力华养牛专业合作社,在老屋组建占地500平方米的养牛基地,种草30亩,养牛40头。同时,组建江口县罗古坡及熊家坡水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金果林800亩,积极探索实施"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的发展模式,三个产业基地带动26户104人参与产业发展,实现了扶贫方式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不仅如此,他还注重帮助群众转变思想观念,经常入户走访,把精准扶贫、易地移民搬迁等党的政策宣讲到各家各户,帮助群众转变思想观念、理清发展思路,积极支持和响应政策落实,为该村统计上报了易地移民搬迁3户17人。 驻村以来,他积极争取资金42000元,配置了会议桌26套,改善了村"两委"办公条件。协调矛盾纠纷3起。认真完成了8个村民组土地确权的各户信息采集和危房改造统计工作,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有这样的第一书记,我们群众增收致富更有信心!"村里的群众高兴地说。(江口县委组织部 李才) 讲述身边党员好故事 让平凡引领崇高 
还在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