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肃网讯 据平凉日报报道从2012年双联行动开始,华亭县林业局纪检组长崔志华就联系车厂沟村和毗邻的大岭村,2015年7月又担任车厂沟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初秋时节,记者来到车厂沟村,只见一座座漂亮的新居依山临水,笔直宽阔的硬化路通村入户,村文化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设施完备,窗明几净。村道两旁的农田里,独活、川芎等中药材长势正旺,昔日的贫困村正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推动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崔志华坦言,自己有着近30年的农村工作经历,深知关山林缘区群众生活的艰辛。他必须改变这个现状,这也是一名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最大的职责。崔志华扑下身子,向村“两委”成员、老党员讨教“治村之道”,挨家挨户走访群众,与贫困户谈心,与致富能手一起优化脱贫项目,带领群众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几年下来,他认下了村上60%以上的群众,两个村139户贫困户的状况全部心中有数,很多人的电话号码就存在他的手机上。每次走进村子,忙碌的群众都会停下手中的活儿,亲热地和他打声招呼。在村民心中,他已经从当年的“县上领导”变成了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攒劲人”。 车厂沟村和大岭村地处关山深处,海拔高,自然灾害多,基础设施差,群众居住分散,生活十分艰苦。崔志华从急需解决的道路交通、自来水入户、农村电网改造等方面入手,积极向上衔接争取各类扶贫项目,协调林业局班子现场办公,分年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5年来,共协调落实各类帮扶资金45.3万元,维修加固排洪渠550米,完成了车厂沟新农村32户群众的自来水入户和农电改造,两村281户群众全部用上了自来水、通上了动力电。结合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舞台建设,维修改造车厂沟、大岭联合村部10间,新建了村级文化广场,安装健身器材,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 “贫困村最缺的是致富理念,最难的是怎样为老百姓‘换脑筋’”。针对两个村水草充足、耕地面积大的实际,崔志华决定将养殖、药材种植和劳务输出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他协调县农牧局技术人员,每年都要在两村举办培训班10多次,手把手指导群众改掉旧办法,按科学方法养牛、种药。目前两村每年输出劳动力150多人,种植独活、大黄等各类中药材2000多亩,种植牧草1250亩,发展养牛户155户、养牛450头,养羊户8户、养羊460只,车厂沟村、大岭村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600元、2673元。 2015年,车厂沟村贫困户唐生胡拿到了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在崔志华的指导下,他全部用来发展产业,一口气买了3头母牛,今年春季3头母牛全部产犊,唐生胡一下子就成了养牛大户,生活有了奔头。老唐今年拆掉土坯房,盖起了6间砖木结构大瓦房,硬化了院落和门前巷道,种下了3亩独活,依靠养牛、种药发家致富。 精准扶贫“扶”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古老的山村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致富期盼。大岭村党支部书记庞俊平高兴地说:“精准扶贫让大伙儿走上了硬化路、住上了小康屋、吃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动力电,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