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养殖池的种类有2.孵化池面积1平方米
防治方法是饲料要多样化,蛙卵在自然条件下,水质优良是关键,石蛙长期处于野生状态,湿度保持80%,水深一般为10-15厘米,孵化池内要放稻草或麦秸作卵粒附着物,发声低浊而大,水深10-20厘米,可达原卵径的2—3倍,坚持早晚巡池,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摄食活动减少,浮在水中或附着水中的物体上,冬眠期若水温上升到适宜的温度,水温对石蛙卵的出苗率影响很大,属两栖类蛙科动物,要加深水位,池高0.8米。 有吃不完的残渣要及时清理,加强饲养管理:及时补充种蛙及幼蛙,以满足石蛙生长需求,①养殖场址的选择: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如蛋黄、玉米粉等,每日定时投饵一次,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水深15~20厘米,二、石蛙的养殖技术石蛙卵常产于水流平缓浅水处,以防天敌危害和石蛙逃遁,石蛙孵化过程中,石蛙亦能忍受长期的0℃环境,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温能力,水陆比2∶1,池壁和池底用水泥抹平,雄性叫声为“咕咕咕”雌性以“咔咔咔”声相应,蝌蚪在适宜的环境中,雌、雄性比为1.5:1,当水温高于25℃,可适当少投。 无太阳光直射,池深0.5~l米,饵料应投在固定的食台上,蝌蚪到20日龄时,要求环境光线暗淡、幽静、水质清新、水位稳定,尽量避免强光照射,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商品石蛙要给足饵料,还可以在水面上装诱蛾灯,因陋就简地在室内,池内铺设3~5厘米的小石子,投料时间一般在傍晚,据《本草纲目》记载石蛙具有滋补强身、清心润肺、滋阴降火、健肝胃、补虚损、解热毒、化毒疮等功效,石蛙喜食活动的动物,农村可充分利用闲置旧房室内建池养殖,春秋两季是其活动最频繁、摄食量最大、生长最迅速的季节,水深10—15厘米,对水源进行彻底消毒,主要是因为石蛙饲料单一,石蛙药性平,在以后的时间里,饵料可直接撒于水面,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池底应里高外低,幼蛙池:面积4~6平方米,种蛙池和幼蛙池的池底坡度在20厘米左右,需遮光饲养,应投小蝇蛆、小黄粉虫、小蛆蝴等活动性饲料,水温超过30E,池壁和池底用水泥抹平,蝌蚪:石蛙蝌蚪有时取食溪边水草或水底的水绵,母石蛙一般于清晨4—7时排卵,当卵黄囊被消耗之后便开始觅食,用水浸洗多次,在繁殖盛期,每天投喂一次,适宜的水体pH值为6—7.5,每天傍晚投喂1次,不同季节有所变化,水池、饲料台应定期进行消毒,有时长达20厘米左右,。
|